艾未未:德國氛圍讓人想起1930年代,中國不惜一切代價消除異己

2018-12-23 08:10

? 人氣

專訪艾未未: 人權像空氣和水分

專訪艾未未: 人權像空氣和水分

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旅居德國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講述了德國和歐洲針對移民問題的態度變化,也形容中國社會是「一個將每一個人訓練成說謊話,不說話,聽不見,看不見,告密者或加害於他人的社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德國之聲:您在英國衛報12月9日刊登的一篇專訪中形容,德國及歐洲很多地方的氛圍讓您回想起1930年代的狀況。是什麼趨勢或事件讓您認為歐洲的公民社會比幾年前更排斥外來移民?

艾未未:在現實中,歐洲面對移民問題的態度和立場有很大的改變,去年德國黨派競選,在柏林隨處可見「讓我們生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廚房容不下穆斯林」這類廣告主導選民。 2016年新年之際,德國科隆中央火車站外廣場上德國婦女被難民強奸的新聞充斥於德國媒體中,當時我在柏林藝術大學(UDK)教學,我們班的學生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這是一則假新聞。這則新聞被德國媒體炒作,操縱了民眾理解難民問題的公共輿論轉向。

不久前,在一處收銀處,一位中年的出納員眼睛盯著我說:「你在把錢交給我的時候,你應該說『請』。」我很吃驚的看著他說:「我不想說『請』,這會有問題嗎?」他說:「不要忘記你是在歐洲,你必須學會禮貌」。我回答:「可是,你不是應該教我如何學禮貌的人」。他接著說:「別忘了,是我付錢養活你!」

我不再和他爭論,這種種族歧視的態度,在柏林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我認識的外籍人常會遇到這類事。

第二天早晨,在送孩子上學的途中,我在出租車上打開我母親發給我的語音留言時,司機憤怒的說因為他在聽音樂,讓我關掉手機,我急切想知道在北京的母親說了什麼,對司機說:「可是你在聽音樂,我並沒有讓你調低音樂聲」。這時候司機把車停靠在路邊,他讓我們下車。重找另一輛出租車需要時間,我們的時間不夠,我告訴他:「我們不會下車」。這樣,我們僵持了一會。之後,司機繼續開車,汽車音樂仍然開著,我重聽那段沒有聽完的錄音。行走中的車突然緊急剎車,致使我們身體失控,孩子的頭撞到前座的椅背上,他開始大喊大叫。因為孩子在車上,這個時候我感到有些緊張,駕駛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竟用駕駛車輛發洩,我認為他極可能傷害我們。

這兩起小小的事件,涉及普通人,發生在12個小時中,流露出普遍的民眾中對移民的看法,這不是偶然的。每一天,從孩子的學校到我工作室的路上,路邊可以看到一些嵌在石頭地面的銅牌,上面刻寫著人的名字,年齡,在什麼時間,他們被送到哪個集中營中被殺害。路過這樣的銅牌,我每次都會停下來,不由自主的。我始終不能相信,一個社會怎麼能夠做到在大庭廣眾之下將這些人劫持,送去死亡。我的理智和情感無法解答這樣的問題。每當我親身體驗到人們對外來人口的歧視和仇恨時,自然會想起上個世紀30年代發生了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