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氣候經濟學家托爾教授(Prof Richard Tol),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全球暖化懷疑論者,他的研究也廣泛的被反全球暖化者所引用,但在全球溫度上升近1.1度C時,托爾表示全球暖化的負面影響正在超過其帶來的好處。
Society 'set for climate change woe' https://t.co/PUEPcDzQQu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5 11月 16日
全球暖化質疑者:過度擔憂
托爾在《英國廣播公司第4台》(BBC Radio 4)製作的氣候變遷的節目中說:「大多數人的爭議是在於,輕微的暖化現象以經濟效益來看,其實是利大於弊的,但如果是顯著的暖化現象,則只會帶來負面影響。」當被問到,社會是否已開始承擔暖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其效益時,托爾回答:「是的,在學術圈,這是一項毫無爭議的調查結果。」
富有盛名的科學記者里德利(Matt Ridley)則說:「多數的人認為當全球溫度上升2度C時,便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但這是不對的。
文獻中很清楚的說明,上升2度C是承受負面傷害的開始,在此之前我們是獲益的。」里德利的研究文獻來源是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麥內尼教授(Ranga Myneni)未出版研究,里德利表示:「因為二氧化碳的關係,所有生態系統的綠化值反而提升;比起30年前,地表植被覆蓋率成長了11%,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施肥效應(CO2 fertilisation)。
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月底召開
Attacks won’t stop UN climate summit: France https://t.co/mlYz9PRaCO pic.twitter.com/UKbXG5OyHM
— TorontoStar (@TorontoStar) 2015 11月 16日
托爾認為,對全球氣溫上升2度C的範圍進行探討,基本上不具意義,因為人類將面對的是全球氣溫上升3到5度C的危機。即將在巴黎舉行的的聯合國全球氣候高峰會,政客們表示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做到,將生產規模大幅削減以維持氣溫上升幅度低於2度C。
The Paris climate summit "is obviously going to be a failure” but we must keep up the pressure, says @Richard_Dixon https://t.co/1A7W2KuVQm
— Rob Edwards (@robedwards53) 2015 11月 16日
大多數的國家可能會同意控制在4度C,雖然這與環境需求不符,但大多的國家可以接受在這個標準下的成本支出。托爾認為氣候變遷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最高限度地提升經濟成長。
人類生活圈恐逐漸消失
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地質科學系的倫頓(Tim Lenton)教授則回應:「控制在4度C以下已經是較樂觀的預測,歐洲中部的溫度通常會比平均值還來的高許多,且整個歐洲的季節性也可能產生改變。在河流流量受影響的地區,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氣候模式的改變,以及極端氣候的出現。同時我們也可以推測,逐漸乾枯的地中海可能會造成不一樣的人口移動,那可能會讓歐洲非常不同。」
斯德哥摩爾大學(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環境學院暨回復力研究中心的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om)主任說:「造成全球氣溫可能上升6度C的主因並不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生物圈的反應。我們每年因為燃燒化石燃料排放9千兆噸二氧化碳,但卻有100萬兆的天然碳就在西伯利亞的苔原下,因此我們是否能夠讓天然碳持續覆蓋在永凍土層、雨林、北方森林、濕地才是重要的。如果我們無法好好管理生態圈,那他們就會開始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