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產業界談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而咱們政府的對策,左看右想後發現,政府不但不是在協助產業界化解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反倒是把台灣產業推進絕境。
政府限制可能堵死自己
政府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崛起,除了口頭喊喊要廠商提升技術層級、拉開與中國差距的「口水政策」外,真正落實在作的政策明顯是「堅壁清野」─對中國企業在台投資更嚴密的監督,不能讓中資沾手台灣企業;對台灣企業赴中國投資則繼續採限制方式。
但以台灣與中國相對大小來對比,中國經濟體是台灣的20倍,成長率也遠遠高於台灣,小型經濟體對大型經濟體「堅壁清野」,比較可能的結果是堵死自己。
由此我們也可看到很奇特、甚至「滑稽」又可笑的現象與作法。例如今年3月中國的官方的武岳峰資本出手收購美商矽成半導體,矽成在台灣有子公司,依照政府的規定,可怕的中資是不能在台灣投資此一產業。偏偏矽成是屬於利基型的SRAM與DRAM廠商,這種在台灣已屬夕陽產業者沒人要。結果矽成在台子公司的命運是「關廠解散」,300多名工程師與員工全部要失業。
再來是今年4月中國的封測業者江蘇長電買下全球第4大封測廠新加坡星科金朋,它在台灣掛牌的子公司台星科又碰上同樣的命運─不能由可怕的中資擁有,所以要嘛就賣掉,不然就結束營業。台星科運氣較佳,新加坡國營的淡馬鍚公司承接這家公司。
紅色供應鏈的全球收購
這2、3年,中國的企業大手筆的到海外併購企業,而且領域遍及傳統產業(如石化)、天然資源、公共建設、房地產、金融、科技等領域。別的不說,單是科技產業,去年中國的中興通訊完成對德國阿爾卡特-朗訊網絡服務部門的收購、聯想買摩托羅拉移動、阿里巴巴入股美國聊天應用Tango、中國移動收購泰國電信運營商True公司18%股權、百度買巴西在線折扣商Peixe Urbano、華為收購英國物聯網研究機構Neul……。
中國企業胃口非常好、手頭非常寬鬆,到處買而且什麼都買。今年同樣熱鬧非凡,最引人矚目者當然是中國的清華紫光230億美元收購美光、中國神州龍芯收購AMD的傳聞,雖然後來都未成真(可能涉及美國政府的態度),但中國企業的胃口之大由此可見。不過,紫光已花38億美元成為硬碟大廠WD的第一大股東,而WD又剛花190億美元成功收購 NAND Flash 大廠 SanDisk,更早紫光以25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中國網路設備子公司杭州華三通信。
當中國一路買、一直買遍全世界時,台灣政府仍墨守舊規,對那些與中資「有染」的企業,全部都要逼其退出、關閉,到底真是對抗紅色供應鏈的良方,還是跟自己過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