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在即,立法院依慣例將於下周休會(或停會,視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進度而定),讓朝野立委至少以一個月的時間,「專心」選舉,在休會前的最後兩次院會,各部會無不希望自己力推的法案能夠搶關三讀,以免國會屆期不連續,來年全部從頭開始,再來一次綿綿無絕期的朝野爭議。
這樣的戲碼每四年上演一次,見怪不怪,差別是,今年若選前停會選後再集會,其情境將迥然有別於過去,有大部份「落選立委」得壓抑鬱悶的心情,完成他們的最後任務。避免法案預算受到太多不確定因素干擾,不論是休(停)會前能否通過,「朝野協商」勢必成為選後集會如何通過法案預算的最大依據,這正是「朝野協商」的重要性,也正是「朝野協商」最為人不解之處,因為他成為法案能否通關的關鍵。
立法院長王金平極其用力的希望在會期結束前完成他的「國會改革」承諾,要求各政黨送出改革版本以為協商用。然而,眼下的國會生態在選後,還能維持多少?「換」字當前的民意氛圍,小黨爭相搶進國會,屆時國會席次生態肯定迥異於現況,民意要的是一個不被國民黨操控、或兩大黨協商的國會改革,這個政治現實,幾幾乎確定王金平想推動的、以國會聽証調查權為主國會改革難以落實,即使如此,依舊是朝野協商的重頭「戲」之一,只能過場難有結果。
立法院休(停)會前有多少案子要處理呢?十二月十一日院會排進報告事項的就有三百六十三案,就算要全部過關,念條文三天三夜都不確定能念得完,這三百多案中,有一百六十九案都是立委提案,若是照順序審查,行政院各部會期待的「優先法案」連邊都沾不上,更現實的說,即將輪替掉的各部會,誰還理你呢?在這樣一個變動的過渡期,用心一點的部會還在做最後努力,消極一點的部會樂得看天度日,屆期不連續,未來窮忙的是旁人,何必費力?
舉例而言,教育部在立法院休(停)會前,全力推動「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案,為的是將教育經費由法定下限由佔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調高一個百分點,從22.5%調整到23.5%,一個百分點約莫是一百億,教育部的說法是再拮据都不能苦孩子,爭取來的預算要放在學齡前與國際交流上,立意很好,馬政府主政後已經在二0一一年調高過一次(也是一個百分點),再次爭取,連行政院都有疑慮,畢竟預算大餅規模有限,給了東就虧了西,不產生排擠作用是不可能,但不論如何,把錢花在下一代身上,朝野理應咸有共識,問題是: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急乎乎的趕在大選休會前搶關?此案甚至不在上述三百多案之中,一個百分點的修正待大選結束,新一屆立法院組成再送案有差別嗎?甚至待明年新政府就任後再提案不行嗎?如果答案是可以,以目前的政治氣候,民進黨團大概不會樂意再奉送馬政府一個百分點的政績。
教育經費只是眾多法案現象的一角,而在休會前最後兩次院會,甚至很難揣度到底哪個部會有這個運氣或喬的本事,讓自己的法案悄悄地進入朝野協商的議事單上。三百多案不協商行不通,協商則禍福難料,王金平和柯建銘在國會呼風喚雨十多年,重要性就在此,然而,當上百法案一肩扛的時候,能不成為箭靶子嗎?第八屆立委任期即將結束,明年的立法院將是一個全新的面貌,以今日之窘境為戒,國會改革當然不能僅及於聽證調查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