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專欄:極簡能成為主義嗎?─不同角度分析Sunstein的貢獻

2015-12-16 06:40

? 人氣

Cass Sunstein的極簡主義頗有討論空間。(陳明仁攝)

Cass Sunstein的極簡主義頗有討論空間。(陳明仁攝)

十二月中旬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哲學教授Cass Sunstein 來訪,我聽了他兩場演講,事前讀過他的一些書,那幾天也有機會在吃飯時與他聊聊。兩年前,另一位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Michael Sandel來訪,此人也是大大有名。Sunstein 與Sandel兩位都是有群眾魅力的學者,前者Nudge一書據說全球大賣75萬冊,而後者教學影片的開放上線更有上百萬閱聽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可是拿Sunstein或Sandel與Ronald Dworkin或John Rawls 的著述相比,我喜歡後兩人多得多。聽說Cass Sunstein文章被引用次數是Dworkin的兩倍。但是我不認為跨領域之間這引用次數有什麼指標意義。Sunstein著作大量引用經濟學裡行為學派的方法,也常與經濟學家合寫文章。由於經濟學文章在社會科學之間引用較廣,且經濟學文章的論文索引置於文章末尾的傳統,也較法學索引置於各頁備註的方式容易計算引用,故法律經濟文章引用次數較傳統法哲學為多,並不稀奇。

我喜歡Rawls 與Dworkin的著作,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架構宏大、思考完整、論述堪稱圓融一貫。他們勇敢面對大問題、挑戰既有理論、再提出堪稱coherent的圓滿架構。此外,當他們思考理論架構的時候,通常對問題有一種發自內心的人文關懷。讀他們的文章很自然地就會被他們的人文關懷所感染,而由此而得到的體驗,其實更為深刻。即使讀後許久,重拾再閱心中都還有感動。這就是他們學術貢獻偉大之處。

在科學方法論的感染下,現在許多社會學科甚至人文學門的研究,都走向輕薄短小的岔路。他們的著作有一些像Sunstein所描述的「司法極簡主義」:處理的問題不要大、分析的層次不要深、涵蓋的範圍不要廣。這樣的極簡主義,敵人比較少、評審比較不會有負面意見、發表的文章數也會比較多,容易升等,也容易得到學術勳章。某日午餐時我向Sunstein開玩笑說,這是一種「學術極簡主意」,是科學方法論影響下的病態產物。

行為經濟學家用實驗方法、賽局分析、資訊瀑流(information cascade)理論,驗證若干人類「不理性」的行為模式,進而論證政府有時應該用更積極、更干預的方法,去引導不理性的人,讓結果更為有效率。說實話,我並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論述,也認為如此的推論失之「極簡」。我認為,學術研究是一個極盡馳騁、絞盡腦汁的「過程」。有的人可能研究出重要結果,有的人只能寫餖飣雜文。做研究不該有什麼極簡主義;最後的研究結果流於淺窄,是研究者不得不消極接受的結果,怎麼說也不該成為積極的「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我也認為,政治哲學與法哲學都是幫助我們圓融理解社會的知識架構。司法判決的理論或哲學構思,很像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極盡馳騁、憚精竭慮。他們最終也許在客觀限制下只能屈居淺窄,但是在事前,我不希望他們極簡,更不希望他們在「留給民主體制或政治智慧解決」的虛幻期待下,被鼓勵走上淺、窄的思辨陷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