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柯文哲差點忘了:「哦,我已經上任一年了。」如果不是柯文哲拍了影片上傳臉書,大多數市民大概也忘了:哦,台北市換手由無黨籍市長主政已經一年了。
九合一選舉的高潮轉眼即過,而一個月後的總統暨立委大選,迄今依然相對「冷」,所有的選舉活動行禮如儀,該有造勢的有造勢,該有網路宣傳的有宣傳,正副總統電視辯論在爭議多時後,終於拍板,然而,於選情一般依舊評估已經毫無懸念,對於即將來臨的政黨三輪替此一必然之「改變」,較諸民意對柯文哲當選時的興奮,沒有太多期待,不若柯文哲的反省「到底台灣有沒有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倒是做足了心理準備:只要不要更壞,就萬幸了。
這個結論,不是對正在競選中且選情聲勢一路看好的候選人有貶抑,而是對未來內外環境切於現實的評估。從這個角度看,不能不讚嘆柯文哲的宣傳班子,確實精道,而且並未因他一年就任而放鬆,找出一個迥然不同於過往的「一周年」宣傳方式,主動反省,讓即使對他沒讓台北更好的不滿民眾,也不好不留情面地衝著已經反省的市長開罵,畢竟:台北也沒更壞。
柯文哲的「反省」其實是到位的,從內湖漂流木事件,他體會到自己遷怒而在氣頭下做決定的錯誤;從議會拍桌事件,他承認情緒控管不佳,何況「絕對權力絕對腐化」,議會監督是必然且必要的,要轉換視議會為羅馬競技場的觀點,視議會為維也納歌劇院,這樣議員和市府就是一幕劇的夥伴關係;從讓他最受傷的波卡事件,他毫不避諱坦率以告:碰到女性議題就想逃,但是「不解決問題,問題就會解決你」;從蘇迪勒颱風他一句話,「颱風天要我在外頭吹風淋雨嗎?」他尷尬自陳,在加護病房久了,變得太冷酷,因為颱風天在外頭吹風淋雨的人員還真是不少;甚至從編列十五億第二預備金與取消重陽敬老津貼,他都承認,「政策是對的,但是,事前沒有溝通。」對的事,要做得順暢也要溝通,不能丟出去了事。
柯文哲都說到這步田地,大概差不多都忘了他就任轟轟烈烈要辦的「三大案」,到現在大巨蛋還沒拆,三創和松菸換了處理方式繼續存在,他緩辦,謝謝他的人還多,至少不必看市長每天和人吵架而一事無成。
柯文哲的「反省」,說明了他為什麼就任一年,即使人氣較諸當選時下滑,卻依舊是朝野各級政客中,人氣最高的一位,他白目對人也對己,率直的表達方式並未因為當選就任而改變,「柯文哲還是柯文哲」,就像他前腳反省,後腳還是白目大談台北市可裁員四分之一(前提是冗事先削掉),讓所有人傻眼,雖然很有可能是反應了事實。
柯文哲的反省,若能套用於此刻在任的各級政府,比方說,民意聲望無限下滑的馬政府、幾乎讓人忘了他還存在的毛內閣、或者國民黨佔有多數席次的立法院,他們拍得出這樣一部短片細數自己的缺失,或反省自己未獲人民支持的原因嗎?答案可想而知,若政治人物都能定期反省檢討,台灣或不至於像現在陷入悶鍋而快炸鍋的窘境。
「人民一旦對政府不信任,什麼事都做不起來。」柯文哲在反省中的結語,其實正是馬政府兩任八年竟至於斯的答案。不論是兩個月或半年後即將卸任的馬政府或毛內閣,大概還是一肚子委曲覺得民意不公平、在野黨不理性、立法院無效率…,不願意面對任何情境與現實之發生或造成,都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因素。
馬政府兩任八年即將任滿,更多的建議都改變不了此刻的評價,馬政府唯一的救贖,只能在未來易黨執政後,繼任者沒能讓台灣變得更好,才有機會「平反」,然而,這樣的「平反」大概也非台灣之福。台灣只能向前走,未來的繼任者,此刻就該向(柯文哲的)「反省」看齊,戒慎恐懼地應對未來險峻的一年、甚至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