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我們台灣人在過去幾百年來都被大國所支配著,所以在解除了政治上的專制後,開始是人人爭前,競逐台北。這點在2012年的政黨選票時就可以看得出來,2012年筆者拿到政黨票時,當下只是覺得怎麼那麼多啊?最後結果出來,果然只有過去的國、民、親、台4個老政黨過了5%的門檻。
時光推移,又到4年一度的大選了,筆者本以為有了2012的教訓之後,明天的政黨票應該會有所改變才是。幾個月前有看到新聞寫到某幾個小黨宣佈成立聯盟合攻政黨票,但或許是現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明年的政黨票竟然更多,其長度是史上最長。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在看衰國、民兩大黨?或是所謂的厭惡藍綠惡鬥,所以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紛紛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冒出,爭逐那34席的不分區立委,似乎每個黨都認為自己能跨過那5%的門檻。
只是正所謂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國、民兩大黨再怎麼說也是走過百年或是幾十年,要在幾年之內就崩解,似乎也不大合邏輯。這點在近日媒體公布的政黨支持度來看,有過5%的還真沒幾個。或許,第三勢力的從政人士感受到的社會氛圍和筆者不同,說不定明年真有數個第三勢力能跨過5%的門檻。
只是筆者覺得可惜的是,如果在之前第三勢力能彼此妥協一下,合攻不分區的席次,相信這樣過5%的機率就會大增。至於不分區的席次不妨學習台聯之前的策略,輪替。雖然國民黨這樣做被人罵,但對於小黨來說,筆者相信社會的寬容度會比較高的。
然後,在取得立院的灘頭堡後,再去想辦法修改不分區的相關規定,如增加不分區的席次或是降低門檻等等。相信難度很高,因為國、民兩大黨一定會抗拒,而且可能要動到修憲,但只要在立院有人,屆時視社會的氛圍情況,不一定不會成功。只不過,要做到這一點的前題是,第三勢力們要先學著妥協。這點或許要再經過一次的失敗,才會學到吧?
最後,跳一下。其實不只在政界,產業界也是一樣,畢竟我們台灣的市場只有2300萬,並不像歐美或是對岸的老共。之前看過周刊的報導寫到一個國家要發展品牌,其母國的市場至少要5000萬,可惜我們連一半都不到。
*作者為關注歷史的自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