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白熱化,經濟部6日前往北京進行貨貿談判小範圍諮商,今天傍晚談判代表工業局長吳明機、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及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召開返台記者會。吳明機表示,這次協商結果不如預期,在第13輪正式談判前不排除安排更多技術性協商會議。
吳明機表示,這次協商重點放在市場開放程度,陸方雖有正面回應,但條件還未達到台灣產業的需求,因此還需要再向陸方爭取,「後續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吳明機也說,這次的技術性溝通會議,是為幫助接下來的談判回合能更有效達成協議,並非正式的談判場合。如果雙方都希望第13輪談判就談成,像這樣的小規模溝通也不排除會再舉辦。
農產品管制 部分不降稅、部分不開放進口
外界關注貨貿談判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問題,蕭柊瓊解釋,目前台灣有2083項不開放大陸進口的農產品,陸方正在爭取進口正常化,也就是開放部分農產品進口,但台灣還是會保留部分管制。
對照一般貿易協議的降稅模式,分為A籃(立即降稅)、B籃(5年內降稅)、C籃(10年內降稅)、D籃(15年內降稅)和E籃(排除降稅),陸方爭取的應是E籃的「排除降稅」,也就是有開放、但不降稅。但針對至於衝擊程度較大的農產品,則可能在E籃中新增「完全不開放進口」的類別。
至於哪些農產品會管制,蕭柊瓊表示,談判進行不方便透露細節,僅強調不會影響農民利益,會爭取讓台灣銷陸有利的農產品有更好的關稅待遇,「相信結果不會讓大家失望。」
諮商時機惹議 吳明機:與選舉無關
諮商時間選在大選前夕,引發外界聯想,吳明機解釋,中韓FTA剛生效,降稅幅度大,台灣產業已感受到壓力。確定第13輪談判未能如期舉行後,業界向經濟部表達焦慮,經濟部因此在周二連繫陸方,對方也希望隔天就談,才會匆促赴陸,並未考量選舉因素。
至於此次諮商是否代表第13輪談判即將開始,吳明機表示,一切還要看對方對台灣提出的條件反應如何,而且即使520前談判,也不代表就能達成共識。
吳明機坦言,中韓FTA只花2年就談定,生效後台灣產業都有壓力。對照貨貿已經談了4年,如果順利的話,還是希望第13輪就能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