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了!NASA「新視野號」拍下人類探索的最遠星體 太陽系邊緣小行星「終極遠境」模樣酷似可愛雪人!

2019-01-03 19:00

? 人氣

新視野號拍下的太陽系邊緣行星「終極遠境」模樣(美聯社)

新視野號拍下的太陽系邊緣行星「終極遠境」模樣(美聯社)

2019新年伊始,天文界迎來重大里程碑: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視野號」探測太空船1日成功飛掠距離地球65億公里的小行星「終極遠境」,創下人類史上「無人太空船」探測距離地球最遠星體的紀錄,NASA於2日公布新視野號拍下的「終極遠境」照片:這顆遙遠行星呈現暗紅色,外表則酷似雪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於美東時間1日凌晨12時33分(台灣時間1日下午1時33分)飛掠太陽系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內、正式名稱為「2014 MU69」的「終極遠境」(Ultima Thule)小行星,距離「終極遠境」最近僅3500公里。

科學家:「終極遠境」模樣像雪人

NASA在1日的記者會先公布新視野號距離「終極遠境」50萬英里(約80萬4672公里)時拍下的照片,當時參與這項飛掠計畫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物理實驗室科學家韋弗(Hal Weaver)形容,照片裡的「終極遠境」就像「像素化的模糊斑點」,影像分析師不排除「終極遠境」是圍繞著彼此軌道運行的2個小天體。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造訪「終極遠境」(Ultima Thule),初步拍下終極遠境的相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造訪「終極遠境」(Ultima Thule),初步拍下終極遠境的相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NASA在2日公布的影像是「新視野號」1日在距離「終極遠境」1萬8千英里(約2萬8968公里)處拍下的照片,拍攝於新視野號與「終極遠境」最近距離接觸的30分鐘前,花了約6小時才傳到地球。這項飛掠計畫的主要負責人史騰(Alan Stern)2日表示,起初科學家形容「終極遠境」像「保齡球瓶」,後來看到最新傳回的照片,改變了想法,轉而認為「終極遠境」像雪人。

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旋轉冰塊與灰塵微粒構成「終極遠境」的奇怪形狀,最終導致2大塊岩石碰撞並黏在一起。史騰表示,這2個「瓣狀結構」(lobe)的重力足以讓「終極遠境」的2個組成部分保持接觸。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探測小行星「終極遠境」(Ultima Thule)的示意圖。(NASA)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探測小行星「終極遠境」(Ultima Thule)的示意圖。(NASA)

飛掠計畫的科學家認為,研究「終極遠境」讓人們前所未有地深入洞察45億年前宇宙的普遍情況。NASA表示,如果一切順利,「新視野號」將在未來1年8個月傳回更多數據,而它飛掠「終極遠境」所拍下的最高畫質影像預計在2月傳回地球。

「終極遠境」-人類史上探測過距離地球最遠的星體

「終極遠境」一詞最早由公元前300年的希臘地理學家與探險家皮西亞斯(Pytheas)提出,皮西亞斯宣稱他曾航海到距英國6天之遙的北方冰封海域,抵達一個名為「圖勒」(Thule)的極北之地。太陽系邊緣行星「終極遠境」是太陽系早期的冰凍遺跡,也是人類史上探測過距離地球最遙遠與最古老的星體;「終極遠境」長約33公里,寬約16公里,每15小時自轉一圈。

科學家一直到1992年才發現柯伊伯帶的第一顆天體,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海王星軌道外側的黃道面附近,是一個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這裡可能隱藏著數以千計的冰凍岩石小行星。2014年6月26日,科學家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發現了「終極遠境」。

柯伊伯帶的已知天體(WilyD @Wikipedia/CC BY-SA 3.0)
柯伊伯帶的已知天體(WilyD @Wikipedia/CC BY-SA 3.0)

2006年1月19日,新視野號升空,它曾在2015年近距離飛掠冥王星,成為第一艘探索冥王星的太空船,也是人類至今最靠近冥王星的一刻。冥王星原本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然而由於型態特殊,新視野號升空7個月之後,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降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