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財政部、農業部、國土安全部、內政部、國務院、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運輸部、商務部和司法部等九個部門,約25%聯邦政府服務已經受影響,上千個聯邦政府計畫被迫暫停。因此,從國家公園、博物館、圖書館到國稅局等政府單位,約80萬聯邦工作人員被迫放「無薪假」。
拿預算案當政治工具 將傷害美國經濟
川普和共和黨還有兩年的時間通過邊界牆的預算案,卻選在這個節骨眼因為邊界牆的預算案讓政府關閉,具有很明顯的政治意圖。在2018年底前,參眾兩院都是由共和黨把持,第116屆新國會3日正式開議,但川普卻將預算沒過的帳算在民主黨頭上。
拿聯邦預算案當政治工具不僅是譁眾取寵,還會讓經濟受到衝擊。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估計,2013年聯邦政府停擺造成了240億(約新台幣7440億元)美元的經濟產出損失。全球知名的信用評等公司穆迪(Moody’s)損失估計則約230億美元(約新台幣7130億元)。
政府運轉讓惹民怨,也加深兩黨對立
聯邦政府停擺也讓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大受影響,2013年蓋洛普民調指出,在聯邦政府關閉期間,33%美國人表示在國內重要議題上對政府及民意代表感到不滿,創下自1939年以來最高的不滿意度,也比前一個月的不滿意度增加了16%。
如果聯邦政府繼續關閉,也將加深兩黨的對立,特別是在重大政策如面對氣候變遷、解決鴉片類藥物問題和移民問題上,兩黨若不能妥協,往往陷入僵局只會讓情況持續惡化。
為了避免未來政府再度關閉,增加經濟成本和政局不確定性,國會和總統應該攜手通過一條法規,讓撥款沒有按時通過,持續決議案可以自動生效,持續決議案的預算則是根據上一年的預算和通膨調整。如此一來有助於國會在兩黨陷入惡鬥僵局時,還能履行維持政府運作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