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莫再以純軟體觀點思考加密貨幣

2019-01-09 05:50

? 人氣

以太幣(ether)則是基於以太坊技術的其中一種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作為各種以太坊project應用開發的首次代幣眾籌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s)的燃料。。
以太幣(ether)則是基於以太坊技術的其中一種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作為各種以太坊project應用開發的首次代幣眾籌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s)的燃料。。

「軟體正在吃掉世界」的隱含假設,是硬體成本夠低但效能夠高,以至於設計和執行軟體時不需要考慮到硬體。還記得我們當年寫C++都得思考硬體(特別是記憶體)的限制,而更早的組合語言更根本就是硬體的語言,反觀現在大多數Python軟體開發者不用管硬體,只要專注在使用者經驗,就是這個假設在某些領域中大量成立的最好證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感謝摩爾定律和硬體代工產業的抬轎(天佑台灣!),讓一整個世代的軟體工程師通常都假設軟體的可擴展性(scalability)問題是純粹軟體和使用者的問題,這個想法在整段迪克遜和阿姆斯壯的訪問中都處處可見。他們溫文風趣地討論著加密貨幣現在面臨的挑戰,自我解嘲著雖然更愛乙太幣但依舊支持比特幣時,舉例說明加密貨幣在渡過投機浪潮後,可能最先浮現的實際應用時,他們的語法都是純粹軟體的,相信軟體人聽得一定很五體舒暢,但我聽得卻不寒而慄——因為如果連產業的兩個領導人物都仍然抱持著如此天真的想法,我很難想像這個產業會如何成熟為一個真正能為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價值的產業。

現有的加密貨幣系統和其他「正在吃掉世界」的軟體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執行一個軟體任務需要使用的硬體只有一套,前者需要的硬體卻可能從幾百萬台到幾百億萬台不等!

正常的軟體,不管是PC、MAC或者智慧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其所需要的硬體都是一對一的,不管是編輯文件、修圖、製作影片、上傳照片、計算金融模型⋯⋯等,任務的內容和複雜度都是確定的,一台PC、MAC或者智慧手機就能執行使用者交代給它的任務。在這種一間廟一個和尚的設定下,當PC、MAC和智慧手機成本持續滑落,效能持續提升,軟體工程師就越來越不需要考慮硬體的限制,可以專注在開發「正在吃掉世界」的軟體。

但現有加密貨幣的設計與其說是一間廟一個和尚,不如說是賽馬。不管是十匹馬、百匹馬、千匹馬,最終跑贏比賽的只有一隻,只有那一隻達成的任務是任務,其他九隻、九十九隻、九百九十九隻都只是在浪費時間和能量!換句話說,這樣的系統的安全性本身就建立在浪費上,但和傳統透過冗余(redundancy)式的浪費提供安全不同的,這個浪費的倍數遠為驚人(一般備援系統的冗余最多兩倍到三倍)。而且有另一個更惡性的循環——以比特幣來說,當越多越強的挖礦機加入挖礦,系統就得調高問題難度,導致更多的浪費。這就好像如果越多越強的馬加入賽馬,就得提高賽道長度和難度,讓這些馬浪費更多精力,以確保最後率先抵達終點的賽馬所花費的時間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在現有加密貨幣的設計下,「軟體正在吃掉世界」對於硬體成本(包含直接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假設是不成立的,用純軟體的觀點思考加密貨幣雖然很舒服,但卻完全忽視了整體系統的營運成本,以及可維持性。

當然站在Coinbase的角度上,不管支持這些運作的成本合不合理,它只要能夠繼續刺激交易量(不管交易者心裡在想啥),收取交易費用,就能夠繼續讓大量營收滾進門來。但如果真的心裡打的是這個算盤,還是別上台溫文風趣地談論加密貨幣的願景吧,因為那樣就太矯情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