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金融業與FinTech業者「合作取代競爭」

2018-04-03 06:30

? 人氣

隨著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我國也將邁入FinTech法制新紀元。而同為大陸法系的經濟大國德國,又是如何面迎這波金融界浪潮?(資料照,AP)

隨著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我國也將邁入FinTech法制新紀元。而同為大陸法系的經濟大國德國,又是如何面迎這波金融界浪潮?(資料照,AP)

立法院於2017年12月29日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而該條例將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機制,賦予金融業及相關產業進行金融科技研發試作之安全環境,同時兼顧金融市場秩序及消費者保護,落實負責任創新之意旨。依條例規定,我國自然人、獨資、合夥事業或法人均得申請屬於金管會依法許可金融業務範疇之創新實驗,創新實驗期間以1年為限,得申請延長1次、最長6個月,但該實驗內容涉及應修正法律時,延長次數不以1次為限,全部創新實驗期間可達3年,自此我國也進入FinTech法制的新紀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國銀行業者對FinTech的愛恨情仇可由業界一開始對FinTech反感的態度得知,其實這情形各國皆然,當初很多人不是很明白何謂FinTech,而認為FinTech就是讓非金融業者光明正大來「搶銀行」、「搶業務」,還會被稱讚為「金融創新」,以app匯款而言,其中還是要經過銀行匯款管道,但所有的門檻成本,例如洗錢防制和法遵成本等等,都是銀行要支付,但利益卻是由金融科技業者取得,且還大肆宣傳比銀行匯款費用低很多。而德國也是對銀行業高度管制之國家,作為歐洲經濟大國,德國銀行業的規模遠遠超過歐洲其它國家,擁有著700多家保險公司的德國保險業也高於歐洲平均水準,FinTech的搶市,也造成初期的莫大衝擊。我國也是相對處於銀行過度競爭和高度管制的情形,故或許可由德國的發展加以借鏡。

保守金融文化,面臨市場挑戰

德國人民以往的金融文化也是相對保守,特別是對中年以上德國人,還有現金至上的傳統, 就連是否用網路銀行都難以抉擇,FinTech對他們更是無法完全信任的新型態的金融創新。再者,從德國銀行業的角度來觀察,金融為特許行業,受到嚴格的法規限制,金融科技業者大肆侵城掠地,遊走灰色地帶的拿走銀行的業務,是不同立足點的不當競爭;而且德國的金融體系相對保守小心,金融監管也是步步為營,嚴謹著稱。雖然這些嚴格監管措施使得市場投資的風險大幅降低,大程度上保護了金融投資人和消費者權益,但事情有利必有弊,過於嚴格的監管法規也限制了FinTech成長空間。

同時,德國為歐盟成員國,歐盟的經濟監管措施和法規對德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也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德國金融監理總署仍然是堅持「相同的金融服務、相同的風險應有相同之管制和規則」,但是德國金融科技業者仍是對於有些法令的灰色地帶,加以衝撞。而德國政府後來也改變態度。特別是在德國金融監管總署在2016年底公布的《德國金融科技市場報告書》(FinTech-Markt in Deutschland)中可知道,現今市場已有巨大的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