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電影《刺激1995》看台灣的文資保存

2016-01-31 05:50

? 人氣

相對於臺灣的修復及再利用機制已被大眾詬病多年。先不論私人擁有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公部門運作本身毫無願景(vision)可言,很多時候不得不為了應付而應付,這不是個人的問題,把某些人換掉就沒事,而是體制。在公部門真的很多人想做事,但人才經過3個月的薰陶後就會被強迫同化,不想被同化的就會主動離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講「夥伴關係」,瞭解彼此應該是最基本的一步,但光是全國各地的文化局彼此都搞不清楚大家到底在忙什麼,有員工想瞭解都可能會被制止,還嫌管太多,更遑論與民間的互動,面對猶如驚弓之鳥,避之唯恐不急。

很多年前政府有一種交流機制:一年當中讓各地的文化單位與長期合作的建築師事務所與承包商好好坐下來開個會,互相照個面認識一下,討論各自的困難,之後可能有些官員覺得政府不應該跟民間走太近,很怕被戴上圖利的帽子,也認為就算知道彼此在幹嘛似乎用處不大,各自忙各自的就好,最後連這種難得一「見」的場合就消失了。

再來,公部門似乎沒有真正專業的行政法人(比如英格蘭遺產組織English Heritage就是專門的諮詢機構,很多學術調查出自他們手中,而臺灣只會發包給學校、建築師事務所與協會,政府自己該做的、該懂的、該傳承的事情都沒做),什麼事情貪圖方便,不培養可用人才,拼命往「外包」,在採購法規定下雖一切合法,但成效低落得十分誇張。

部門沒有在實質的願景底下各自為政,與民間團體關係也很緊張,只能在商言商,一般民眾也無法參與,就變成各個單位單單按照契約做事,一盤散沙,絲毫沒有默契可言,遑論長期合作。儘管表面上組織做事可以靠著具有人格魅力(Charisma)的基層承辦人和一些長官罩著擋子彈,在某種程度上整合各項資源,然而流動率高,加上不懂裝懂、又沒擔當的上層人員扯後腿,一些成果很快就散掉了。

談到城堡修復暨之後營運的資金來源。由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發展機構(SEEDA)提供611萬英鎊、樂透彩金(Heritage Lottery Fund)380萬英鎊、行政法人英格蘭遺產組織15萬英鎊、群眾募款(private funding)3千4百多萬英鎊湊集而成。奧斯彭集團特別成立子公司:牛津城堡(Oxford Castle Ltd)來執行修復與委外經營作業,也被市議會授權200年的營運租約,並由其他民間組織監督與協助指導。旗下的旅館、酒吧、餐廳跟牛津城堡簽約都是10年、20年起跳。

牛津城堡從見改變成酒店等形式。(取自adp網站).jpg
牛津城堡從見改變成酒店等形式。(取自adp網站)

其修復專案團隊由建築師、考古學家、歷史學者(有些城堡、莊園與宮殿會䀻請藝術史學者)、景觀專家以及修復師(比如繪畫、傢俱、甲冑、兵器的,領域分得很細,會修油畫的不見得會修水墨畫)5種職業組成,「長期共同」用不同的角度去處理這件案子,並且營運一個實體、有效的論壇,讓當地居民,尤其一定讓持反對意見的民眾有個平台,確保能共同參與諸多保存階段。在工程開始之前,還會定期辦活動讓人們瞭解事情始末,讓周遭居民清楚地知道接下來這位老鄰居有什麼新作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