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進廠的那天晚上,和幾位好友一起去聽音樂會。
參加樂興之時樂團的年終祈福音樂會,已經成為某種歲暮儀式,只要人在台灣,幾乎從不錯過以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迎接新年新希望的機會。
這天晚上,在第四樂章的合唱聲響起,全場跟著舞台上的字幕高唱「快樂閃耀聖潔光華,天國之女聽我說;吾等如今浴火重生,渴望進入妳聖殿! 汝的善念,化解紛爭,破除無謂的對立;四海之內,皆為兄弟,凡蒙汝翼輕撫觸!」時,我不禁熱淚盈眶。
聆聽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很難不感動,但是這晚觸動我的,不僅僅是貝多芬的音樂與席勒的詩句,還有這段時間以來始終盤旋在心裡的問題: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
在許多人眼中,我的人生應該算得上一帆風順吧,求學工作都沒碰上什麼大挫折,真正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好像也很少做不成的。然而,人到中年,還是不時懷疑著「人生就只能這樣了嗎?」
毅然離開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做起沒有人看好的出版,我常自嘲是「中年危機」,但我心中明白,正是這份追求人生意義的悸動,催促著我不斷往前奔跑。
出版社正式運作兩年來,雖然面對嚴峻的挑戰,但能為自己喜愛的作家與作品服務,擴展自己與讀者的閱讀視野,那滿足與快樂,難以言說。然而,我心中始終埋藏著一個等待實現的心願。
在過去那段漫長的職涯裡,見識過諸般無常與人世的繁華起落,對於人生的因緣,有著較常人更深刻的體會。我衷心相信,每一次的相遇,每一個生命的痕跡,都有其不可磨滅的意義,只是我們在當下或許無法明白而已。
正因為這樣的機緣巧合,過去得識多位一般人或許只有透過新聞媒體才能認識的人物,目睹他們在媒體鏡頭之外的另一種面貌與行事作風,甚至也有機會聽到他們講述自身的人生歷程。當時總想著,若是能一一記錄下來,將會是多麼精彩動人的歷史啊。
向來覺得「人的故事」才是歷史的軸心。歷史並不是冰冷冷的一個個事件堆疊而成的紀錄,而是一個個人物、一個個生命歷程互動串連而成的故事。每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或有輕重之別,但每一個生命所經歷的時代變遷與心路歷程,都不容忽視。
抱持著這樣的歷史想像,我開始構思《橋─走近王金平》這本書。
為政治人物撰書,原本並不在我的出版規劃裡,但機緣巧合接觸到王金平前院長的故事,讓我埋藏心底的那個願望悄悄萌了芽。
王金平出身南部農村的大家庭,唸師大,當老師,人生卻突然來個大轉彎,成為立法院最年輕的立法委員,然後隨著台灣政治的發展,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的立法院長。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台灣社會發展史的縮影,信手捻來,都是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