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文:設想一個沒有國民黨的台灣

2016-02-03 07:00

? 人氣

「黨外」後來組成了民進黨,但是仍然建立在「反國民黨」的基礎上,即使在陳水扁執政的的8年當中,仍然只會以「反國民黨」為能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陳水扁那樣表現,是台灣人民能夠認可的,因為國民黨在國會中仍然擁有過半數,2001 年國會改選,民進黨是最大黨,但國、親兩黨加起來過半數。

蔡英文這次的勝利卻是「完整」的,民進黨在國會擁有68%的絕對多數席次。人民會期待蔡英文對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定義,不僅止於兩岸關係或台灣定位而已。所以說,這是蔡英文新政的最大課題。

舉一段歷史說明。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廢封國、行郡縣,那就是一種「新定義」。事實上,秦始皇成功地定義了當時中國的新時代。但是由於他採用的法治手段太過嚴厲,人民視之為暴政,因此一旦他死亡,秦二世昏庸卻仍然暴虐,人民就揭竿起義了。

接著上演的是群雄逐鹿,槍桿子裏出政權。

兵力最強大的是楚霸王項羽,他打進關中之後,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替天下老百姓出了口怨氣,可是項羽的功業以此為頂峰,從此開始走下坡,因為他對新時代的定義錯誤。

項羽將隨他入關的將領們,分封各地為王。一下子,戰國時期的趙王、韓王、魏王、齊王、燕王又出現了,項羽自己則是楚王。不多久,漢王劉邦攻進關中,向東聲討項羽,楚漢爭霸的結果,劉邦勝、項羽敗。

為什麼百戰百勝的項羽最終會輸給劉邦呢?劉邦在擊敗項羽之後,曾問過諸將:「何以我勝而項羽敗?」王陵說:「陛下與諸將共天下,而項羽吝於封賞。」這個說法是一個理由,但不是最根本的理由。

項羽是抗秦英雄,人民對秦的暴政有怨,可是,秦國當初為什麼能夠削平六國,一統天下,卻是因為秦國的制度符合人民的期望。

戰國時期的中國社會,交通工具以及物資流動已經非常進步、頻繁,那意味著商業發達,而人民對物資的需求愈益提高。但那時是「戰國」,到處是城池、關卡,過一關就要被抽一次稅,墊高了貨物的成本。同時,每個國家的度量衡、貨幣各個不同,平添交易的困擾,成為人民福祉的最大障礙。而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在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軸距等等的作為上,最為進步。也就是說,天下人當時不希望出現「戰國」,希望「統一」,而最好的制度是秦國的制度,因此,秦國統一天下其實有其必然性。秦始皇實行了符合人民期待的「新政」,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廢封國、行郡縣」。

而項羽卻犯下了「開時代倒車」的錯誤,他居然讓「六國」又復活了。劉邦也差一點犯了相同錯誤:酈食其建議他「分封六國之後為王,多樹項羽之敵」,劉邦起初採納了,甚至印信都快要刻好了,幸虧張良及時阻止。劉邦當時正在吃飯,聽了張良的分析后,將口中食物吐出,罵著說:「小子,差點誤了我的大業!」顯然,劉邦及時領悟個中錯誤,即刻改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