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本來就已經很隨性的天使投資領域,將會出現更多隨性的投資者,很有可能會劣幣驅逐良幣——不夠格的天使投資機構追高天使輪估值,把原本來還算好的天使投資人也給排擠掉。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這樣的鼓勵機制,更多人知道創業將比較容易取得天使資金,因此吸引他們加入創業的行列。表面上看起來這正是上海市政府想要達到的效果,但就像中關村的O2O創業模式在滿手現金的風投支持下,從前年的火熱到去年六月後掉入冰庫,這種「資金行情」也可能造成很多其實並沒有想清楚創業風險、也並沒有真正想解決某個社會痛點的人,抱著姑且跳進來再說的心態,反而讓創業環境惡化。
更深一層來看:後輪跟進投資某間新創的風險資本家,一定會對於前一輪的上海天使投資者所享受的這種「優惠」非常厭惡,因為這相當於同樣是普通股的股東,有人卻擁有上海市政府提供的downside protection,可以想像風投會追加各種條款去限制創辦團隊和天使股東的清償權,甚至要求先低價把天使股東的股權購回後才進行真正的融資。這些額外的疑慮都會在新創應該要迅速完成募款好專心追求成長時,造成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浪費。
諸如以上種種顯性和隱性的問題,讓上海市政府才一放消息,立刻就在網路上吸引了鋪天蓋地的批評以及冷嘲熱諷,逼得上海科委立刻作出公開回應,但似乎仍是吃力不討好。
這個短短幾天內就發酵完成的事件,其實凸顯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儘管許多人批評大陸這兩年的風險創業和投資風潮是不理性的大泡沫(關鍵字:風口、電商、剛需、O2O⋯⋯等),但上海政府這個表面看起來可以鼓勵創新的政策,一出爐卻是讓眾人批評到臭頭。
這代表的是不管大陸的風險資本產業是不是在一個高度不理性的狀態中,各路玩家對於產業中利益不一致的基本原則可能是比台灣的公共和私人部門玩家更清楚的。箇中原因並非兩岸能力或者智性上的差別,而單純是大陸走了十多年的大創業時代後,成功出現許多超大型的網路科技公司,為首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就不用提了,在海外較無名氣的攜程和360在國內也都是一方之霸,後起之秀的小米、滴滴和美團點評等也都日復一日轉動著驚人的流量和營收。也就是說,大陸的風險資本玩家們有走過完整的風險新創路程,因此對於從0開始,動輒需六七輪資金才能成功的風險新創,一路走來會有多少不同組合的利益衝突,和這些利益衝突的短中長期影響,是比台灣二十多年來習慣三四年週期以及spin-off、pre-IPO等投資模式的創投環境清楚的。
這篇文章脫稿之際,我正在深圳飯店房間裡敲打著鍵盤,打開著的電視上是央視主播用毫不帶感情的語氣報導著上海市政府掀起的這場風波,我可以很確定的是,半年甚至是兩三個月後,大概沒有人會記得上海市政府這場天使夢,因為這個國家的創業機器會繼續以巨大量能滾動向前,沒有空回首,最終此一事件,也不過就是漫長宏大的風險資本史中的一個小小註腳。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