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南美洲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雖被認為主要是透過蚊咬傳播,不過美國疾病防治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日公布,美國境內首起感染病例已證實是經由性交傳染。由於茲卡患者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目前也尚無有效疫苗,CDC目前只能透過積極宣傳戴保險套來防範性接觸傳染。
US health official confirms to the BBC that Dallas #Zika case was sexually transmitted https://t.co/xvvZg4ipaJ https://t.co/Tr0z4O9LqZ
— BBC Breaking News (@BBCBreaking) 2016 2月 2日
美國加強宣導性接觸傳染
美國首例茲卡境內感染出現在德州達拉斯。該患者曾和一名剛由委內瑞拉回國,且已感染茲卡病毒(經蚊咬)者發生性關係。美國CDC官員證實,此名患者的血液中確實存在茲卡病毒,且該患者並未在美洲旅遊,因此這起非蚊蟲傳染的病例只剩下性接觸方式感染病毒。CDC官員表示,將會儘快提供茲卡病毒透過性傳染的預防指導,特別是針對預期即將懷孕或是已經懷孕的女性。
What is Zika? What Should You Do About It? - yesterday's video, have you watched it? Don't miss it, right here: https://t.co/M8DHWkw3ai
— Healthcare Triage (@HCTriage) 2016 2月 3日
CDC主任弗里登(Tom Frieden)2日向CNN首席醫療記者古普塔(Sanjay Gupta)說:「我並不驚訝出現經由輸血或是性接觸傳染的病例。茲卡病毒可以停留在血液中約一周的時間,而我們現在則在進一步研究它可以在精液中停留多久。」弗里登也補充,CDC目前也在持續努力探索茲卡病毒的傳播途徑,他說:「據我們了解,絕大部分是透過蚊咬造成病毒擴散,因此,就茲卡病毒而言,最主要的罪魁禍首仍是蚊子。」
多種傳染途徑待確定
茲卡病毒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病例,其實早有過2起案例,一起是2013年茲卡病毒於法屬波里尼西亞(Polynesia)爆發時,大溪地一名44歲的男子,其精液及尿液中被檢測出有茲卡病毒,然而血液中卻沒有;另一起則是2008年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 Colorado )的微生物學家福伊(Brian Foy),在塞內加爾(Senegal)感染茲卡病毒,隔沒幾天後,他的妻子也遭受感染,但他的妻子並沒有離開過北科羅拉多州,也沒有接觸到帶有茲卡病毒的蚊子。此外,CDC還表示,目前也發現母乳當中存在茲卡病毒,但仍無法證實茲卡病毒會透過哺乳傳染給嬰兒。
WHO:茲卡病毒擴散 已成全球公衛緊急事件
#NEWSGRAPHIC Updated factfile on the #Zika outbreak @AFP pic.twitter.com/krql535uF2
— AFP news agency (@AFP) 2016 2月 3日
茲卡病毒目前至少已在24個國家之間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明年全美洲將會有300到400萬人感染病毒。CDC也警告懷孕婦女不要前往疫區;至於茲卡病毒可能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症,有些國家在缺乏因應措施的情況下,甚至向女性宣導,在未來兩年內應以避孕作為防範措施。
Two Zika cases confirmed in Australiahttps://t.co/TCw02InIoY pic.twitter.com/GQyC7oSWV9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6 2月 3日
WHO於1日宣布全球公共衛生進入緊急狀態,更擔憂茲卡病毒會擴及全球出生率最高的亞洲及非洲,WHO主任柯斯特洛(Anthony Costello)說:「我們已經成立茲卡病毒全球因應小組,其匯集了世衛總部及各區人士,善用我們從伊波拉病毒危機當中所學到的教訓,一起對抗茲卡病毒。」
WHO的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博士也提醒,茲卡病毒出現的地區,巴西、法屬波利尼西亞和薩爾瓦多(El Salvador)同時也出現了可能導致癱瘓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格林巴利綜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請民眾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