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發表《新.台灣的主張》,前總統李登輝開年又發表新作《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一如過往,李前總統一出書必引起話題或爭議;說是新作,其實所述內涵新義有限,從他個人從政之途,台灣命運之變,在後記他歸結為「捨我奉公」,要將餘生獻給「台灣第二次民主化」,做為他自己對「我是非我之我」的人生哲學之覺悟,基本論點都曾經多次述說過,包括他再次強調從未主張過台獨,因為「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以及釣魚台不是台灣的領土。
李登輝在書中這麼說: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台灣,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台灣,雖然沒有明言將台灣歸還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所以只要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就沒有宣告台灣獨立的必要,沒有必要在國際社會做出引起爭執的發言。他認為,重點在於(中華民國)「以台灣之名」存在,「獨立」與否的神學式論爭,不但沒意義,也會激化人民對立,國家領導者若放任或助長統獨對立,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台灣地位」終於確定了?
真要感謝李登輝老先生,在生命最後時刻終於想通了,然而,他在書寫之際,不知有無意會,這番話正是打臉他自己在卸任總統後,三番兩次提及「台灣地位未定論」,他曾在李登輝學校講述「新時代台灣人的涵義」時如此說:「全世界沒有人知道中華民國在什麼地方﹐聯合國也承認中華民國的法定地位未定﹐所以必須透過制憲、正名來確立台灣的法定地位。」(2005)而他,正是助長統獨對立的「不負責任」的人之一。
李登輝讓人苦惱之處,就在於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說台灣地位未定;身為國民黨主席,他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不論如何,在他充滿矛盾衝突的人生思維和哲學下,他還是成功的促成了台灣民主進程,而他的主張「微調」的時點總和權力與政治息息相關。此刻,他慎而重之地要將餘生奉獻給「台灣第二次民主化」,簡言之,前面的兩次政黨輪替都還只是「第一次民主化」(重點當然還是在他執政時的總統直接民選和修憲,而陳水扁執政則是他略過不肯表的失敗的經驗)。
而他定義的「台灣第二次民主化」,不論是「修憲」(不再是制憲),把中華民國台灣化,是否包含改國號的修憲?並未言明,就此而言,還得感謝他留了一手,沒給重返執政的民進黨太多壓力。就國家地位而言,多數民進黨人在進入體制並成功透過民主程序取得政權兩次之後,至少還能清楚判別權力的來源和基礎,並未輕易與之彈同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