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昨日公布的1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8個藍燈,很可能追平金融海嘯。不過,這次的情況有可能比海嘯時還「麻煩」,因為,對台灣而言,這波不景氣不僅止於景氣循環因素,還有結構性因素。
客觀看幾個代表總體經濟的數字,2008年9月之後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帶給台灣連續9個月的藍燈,這波不景氣已出現連續8個藍燈。國發會認為2月的數據也不會好,因此2月亮藍燈機會高,因此這波是可能至少追平海嘯時的數據,經濟谷底時間之長,僅次於2011年歐債危機之後的連10藍。
再以出口數據而言,金融海嘯時連續14個月對外出口衰退;這波不景氣則已出現連續12個月的出口衰退,到1月的數字還是13%的兩位數衰退,因此2、3月不可能馬上由負轉正,因此至少要追平海嘯時。以趨勢而言,則最快也要到5-6月左右才可能轉正,這波出口衰退時期之長,當會超過海嘯時。
因此,客觀的總體數字表現上,這波不景氣就會比海嘯時更長。但不景氣的「內涵」,才是更大的問題。
金融海嘯時,全球的需求一夜之間消失,台灣單月出口衰退幅度可出現超過4成的驚人數據。但在全球央行聯手救市、穩定金融也拉抬經濟之後,需求也快速回升;其經濟的起伏屬於景氣循環式,谷底一過、V型反轉出現,全球景氣回升後,台灣經濟也立即應聲上場。台灣經歷2009年經濟衰退1.81%的慘況後,2010年經濟成長率跳躍式出現10.76%的亮麗表現。
但這次內外環境碰上的結構性因素,讓這波不景氣遠比海嘯時惱人與麻煩。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發表的「全球展望與政策挑戰」報告中,就警告全球經濟面對進一步衰退,同時也調降今、明兩年的經濟預測值,並稱今年是「充滿嚴峻挑戰的一年」。
因為,全球性的需求不足日益各種,海嘯之後各國強力推出的各種貨幣政策手段,幾乎已經用到極致,現在需要的是全球主要政府的聯合財政政策─G20財長會議中曾討論,但顯然不可能作到。
實際的情況反而是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今年成長率預估再降到6.5%左右,中國也不再大口吞食原物料、大宗商品,加上油價持續走低,新興國家幾乎全部陷入經濟困境、政府財政窘迫中,這些政府反而是削減預算、砍掉原本要推動的公共建設。全球需求不足這個結構性因素,短期看起來尚難有解方。
對台灣而言,除了外在環境的全球需求不足結構性因素外,內部也要面對本身的結構性因素。台灣出口衰退幅度高於鄰近競爭經濟體,顯示產業競爭力有弱化疑慮;台灣經貿邊緣化問題短期無解,既會影響出口競爭力,亦導致民間投資減少;此外,紅色供應鏈崛起問題亦同樣對產業與經濟有壓力。出口不僅將同時壓抑民間消費等內需的發展。兩岸關係前景與其對經濟的影響亦是未來的風險之一。
綜合來看,這波不景氣造成的總體數字下滑,應該會超越海嘯時期;但因內外的結構性因素,是否能如海嘯之後實現快速V型反轉,存在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較可能的結果反而是跌入U型或甚至L型中。一旦如此,台灣經濟要脫困需要的時間恐怕要比海嘯時長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