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網路快印店店員,在夜色、冷風中騎著機車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好奇的疑問。像這樣的年輕人,到底要歸類為「羊」?還是「狼」?
事情是這樣的。
前天晚上把一份名片設計,線上傳給網路快印店。昨天打電話去問,店裡的一位小姐說訂單已經確認,「明天(今天)就可以取件了」。但今天上午去取件,碰到一位不到30歲,頭發有點謝頂的男生,他一再道歉說,女同事應該講錯了。因為我指定細紋紙的名片,要兩天才能。
他說下午名片才會印好送到店裡,會請快遞送給我(因為害我白跑一趟),明天中午前就會收到。結果,就出現上述的那一幕。
晚上9點多,電話響起,那位店員已經在樓下了。因為怕耽誤我,他在下班後、回家前,專程把名片親自送來。從南京東路五段,繞道中和,再回土城的家。
雖是件「小事」,不過也有幾分意思。這位店員,毫無推諉地承擔不是自己造成的過錯;為了讓客人滿意,自願額外增加工作。還有,想必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他的薪水很可能並不高,恐怕連3萬台幣都不到。所以才引發是「羊」?是「狼」?的感慨。
最近幾年,媒體或網路上,有關台灣年輕人的「羊」性,對岸的年輕人「狼」性的報導或議論,非常流行。
印象中,去年一位台灣作家兼意見領袖寫過一篇文章。文中,一位家住台東,而在臺北工作的年輕女孩,辭職準備返鄉。在回鄉前,她自在地去了趟台南,看看朋友,順便體驗文化古城的風釆。而大陸的年輕世代,則一昧地讀書、賺錢,踩踏著別人,在社會中拼命往上爬。
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羊」、「狼」之間的比較,和好惡。一個當然是高級、文明與怡然自得,另一個則是低級、粗俗與兇險冷血。
台灣多年來經濟不好,社會上流浪老師、流浪律師、流浪政客充斥,以及流浪名嘴和文字工作者也越來越多。無正事可做,「閑暇之餘」自然夸夸其談,滿腹牢騷地痛責國民黨的醜陋與腐敗,中國的吞併陰謀和亡我野心,當然也喜歡不斷渲染「羊」、「狼」之間的差異和優劣。
年輕人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反應更為直接,聞「狼」色變。在他們思想和言論中,既不不齒與「狼」同台競技,也懼怕有一天在彼強我弱之下,不得不忍辱為「狼」老闆打工賣命。抱著「投降」主義心態,希望「羊」、「狼」之間最好今生不要往來。而且,沮喪、軟弱轉變成言辭上的狂熱和憤怒。
有人批評,台灣的年輕世代不思進取、欠缺生存能力和鬥志。這種說法並不公平,其實台灣曾經也有過輝煌的「狼時代」。在60、70年代的機遇之下,台灣人也曾是馳騁世界的「狼人」。靠著勤勞吃苦的天性,家庭工廠可以發展成中小企業,以至於走向國際的公司;10幾萬台幣投資塑膠零件生產,最後可以演變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