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討黨產在2004年也是大選的主軸之一,同樣是老掉牙的問題。從民主化的過程來看,它當然是必須清理的歷史業障,是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我們歡迎2016年新的政治氣象,能對這個問題有更成熟而智慧的處理。不過,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人權深度,不應當只在漢人思維的圈圈裡打轉,試問: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土是哪裡弄來的?中國國民黨的黨產又是怎麼取得的?
答案是:它們都縁自日本殖民帝國和日產的接收。
進一步追問:日本殖民帝國的國土和日產怎麼來的?一個大家始終裝著沒看到的面容浮現了,是一張樸實、寛厚但又模糊的原住民的臉龎!當大家忙著相互追討、道歉來道歉去的時候,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真誠、謙卑地去面對台灣原住民。2004年我因而有感而發,寫了〈追討「國」産〉一文(93.11.8/後附),期盼將歷史「真相」的追問,帶得更遠一些,當然沒有得到太多的回應。
2005年原住民族基本法通過,對原住民自治和相關權益的保障皆有超越國際水準的規定。十年過去了,枝節的進步是有的,但核心的變革卻原地踏步、毫無進展。關鍵就在我們國土規劃的想像中,從來就沒有認真想過為原住民追討「國產」這件事。我們的轉型正義,只為特定的人;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追問,也是半調子的。
中央山脈和花東地區,應該讓原住民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其實目前30個山地鄉和25個平地原住民鄕鎮市,從日據時代以來就是按此一民族區域的特性劃設的,1945年之後國家故意漠視這個特性的存在。
未來中華民國的改造,不僅是憲政體制而已,行政區域合理的重劃,尤其在六都亂嘟在一起以及地方財政嚴重失衡之後,更是迫在眉睫。原住民的自治問題不能孤立處理,它必須放置在整個台灣國土規劃、行政重劃的願景下,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決。
2016年的歷史轉捩㸃,原住民的定位和角色是什麼?400年之後遲啊又遲來的正義,考驗著台灣未來民主的素質和人民的品質,它比經濟發展更根本。經濟是to have,可以生存,但不能做為立國的精神;而民主、人權是to be,可以讓我們活著有嚮往!
附:〈追討「國」產 〉
這次立委選舉泛綠的文宣主軸之一,就是「追討黨產」。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半個多世紀以來,承襲日本殖民政府國土支配的既成事實,再加上黨國不分的長期戒嚴體制,要清白擺脫所謂「黨產不當取得」的糾纏和歷史責任,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只要泛綠陣容丟出黨產議題,國民黨便辛苦地被迫回應;各式各樣的宣示和說明,不但未能贏得大家的諒解,反而更加深對那「一黨獨大」時代黨國濫權的惡劣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