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川專文:追討誰的「黨產」?忘了誰的「國產」?

2016-03-12 07:10

? 人氣

黨產的追討有它的正當性,台灣也正可以藉此機會清算一些遺留在歷史中的罪孽,深化我們的民主體質。泛綠陣營,在這一點上,的確占據了一個有利的位置,可以好整以暇地自由撥弄國民黨最敏感的神經。文宣效果上,泛綠已經相當有效地掌握了「愛台灣」的內涵與節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問題也正是在這裡!選舉期間對抗的政黨拋出黨產議題,並將它和愛不愛台灣連成一氣,這固然可以對已站在有利位置的陣營產生加成的效果,但同時也模糊掉這個議題的焦點及其應有的嚴肅性。在我們看來,「追討黨產」是人民希望透過民主的程序,糾正並揭穿政治人物假借國家或民主的名號,遂行其個人或黨派之私的歷史罪惡與虛偽面具。在我們看來,這是人民捍衛自己主權的一種表現,它不應當淪為政黨的工具或選舉的策略。換句話說,「追討黨產」的終極目標不是為鬥垮國民黨,而是讓我們重新學著看清人性的軟弱以及人民與國家的真實關係。

對台灣原住民各族而言,至少到日據時代以前,都是以部落的型態生活著。日本政府來了,它以現代化的統治技術,將原住民分類、納編,迫使我們依帝國的要求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短短五十年,台灣原住民從部落的認同步步走向國家的認同,其主體世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達到殖民帝國的有效統治,日本政府國有化了原住民的傳統領域,管制了所有的山川河嶽,原住民被迫遷村、流離,國家的意志徹底取代了原住民族的意志。根據大正年間宜蘭四季(sikikun)、南山(piyanan)兩個泰雅部落的戶籍資料,我們驚訝地發現其中註記的犯罪紀錄,絕大多數都與「初犯刺黥」和「攜帶刀械」有關,其餘則又皆與其「自然採集」之生活習慣息息相連:

「初犯魚藤違反,勞役四日。」

「初犯路旁生木亂伐,勞役五日。」

「初犯山野燒失,勞役四日。」

其實這樣的罪罰事例,從日據時代到今天,一直都是原住民普遍的經驗。這些罪行,無一與殺人、偷竊、搶劫、淫亂或詐欺有關,卻都是泰雅族人延續千年的文化風習與生活方式。國家用「法律」剝奪了原住民的「土地」、「文化」與「生活」。

《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文本(Solomon203/維基百科)
《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文本(Solomon203/維基百科)

陳水扁總統在二○○○年競選總統期間,與原住民朋友簽定了〈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文件,二○○二年十月十九日並對上述文件簽署〈再肯認協定〉。二○○四年大選,陳總統更以「準國與國」關係定位其未來之原住民政策。不論這當中包含了多少選舉語言和政治修辭,陳水扁總統仍是一百年來,唯一願意將原住民問題推回歷史原點,重新釐清原住民族與國家關係的最高領導人。比起泛藍政治領袖,始終在福利照顧層次打轉,陳總統的原住民政策顯得更具想像力,並能觸及原住民靈魂的核心。

也正因為這樣,我們認為泛綠「追討黨產」的行動,應當提升其層次,注意到原住民百年來面對國家暴力的慘痛經驗——大家一起來追討「國」產。如果政黨不當取得的財產,違反正義;那麼國家不當取得的土地,也同樣違反了正義。敢於追討「國」產,人民才算當家做主。

*作者為監察院副院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