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在文化氛圍的壓力下本就較難「活在自己的時區」,在親友熱絡關懷、起鬨下,多少怨偶被誤當成了佳偶。許多人踏入婚姻時,根本沒有意識到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他們對於婚姻的想法,極大部分是來自「偶像劇」、「韓劇」,甚至是「童話故事」。貿然踏入婚姻尚不打緊,更嚴重的是還沒準備好承擔身為父母的責任便迎來人生第一個「意外」時,問題將如滾雪球般,揭起一連串悲劇的序幕。
孩子應該是愛的結晶,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就生物學角度—無愛亦可孕育下一代;生育和養育需投注的心力相差甚巨,養育孩子的過程需要極大的情商,若是沒有「父母相愛」的基礎來愛屋及烏佐強「舐犢之情」,無論是因父母感情生變遷怒孩子,抑或是因孩子耗費心力進而消磨或犧牲父母感情,最終都反應在節節攀升的「離婚率」、「單親家庭」,甚至是層出不窮的「虐童」、「家暴」案件。
試想:雙薪家庭,孩子大部分的時間便只能待在托嬰中心,然而當托嬰中心不足,甚至資方往往是為壓低成本謀取更高利潤時,壓力過大或是不夠專業的勞方,是否便容易在情商不足下傷害無反抗能力的孩子?再加上媒體大幅報導,家長人心惶惶,對園方施加的壓力必然更高,甚至波及優秀的從業人員,紛紛萌生退意,不敢投入幼教行列。
另外,以往的離婚率不高,並不代表家暴兒較少。記憶裡,幼時目睹父親酗酒抓著母親頭髮撞牆的那幕,是我心底一道難以填補的天裂,即使母親為了給我們「完整的家庭」多年來堅守著,卻阻止不了我因為急著逃離原生家庭,而貿然的自己踏入了另一個火坑,並且選擇了和母親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我不願讓孩子在「名存實亡」的家庭裡成長,讓他們心靈有扭曲的可能。
單親媽媽的壓力若非親身體驗,箇中之苦真難以向外人道。經濟重擔、社會觀感、親友觀感、親子教養……等種種難關。經濟負擔姑且不論,不再擁有個人閒暇時光亦暫且不談,每到夜闌人靜,必然有單身人士盼著早些遇見自己的Mr.\Miss Right,早日「脫單」是多少人的想望?那對身心俱疲的單親媽媽(或爸爸)而言,又將是如何的渴望甚至是奢望?甚至許多詐騙集團,竟利用了單親媽媽(爸爸)情感上的弱點,騙財騙色的案件也是屢見不鮮。
此次虐童致死案中的小媽媽,何嘗不是這已然失序的社會,多方因素造就的犧牲品?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遭虐的孩子令人心疼,但這樣的小媽媽其實不在少數,我們的兩性教育明顯不足,其實國文科許多優秀文本是有許多討論「人生議題」的空間的,不要再輕易犧牲(跳過)張愛玲、白先勇等大家之作,對於「愛情」、「兩性」不該再避而不談,有些事真的不是「長大就會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