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電力交易程序看似複雜,實際上並不會影響現行的供電狀況。吳進忠即指出,台電早在2013年開始就已在自家系統內試行日前市場機制,相關規則並不陌生,未來只要逐步納入台電系統外的發電業及售電業就好。
他也表示,調度單位仍會在系統中安排15%的備用容量及10%的備轉容量,因此目前政府訂下的逐年備用及備轉容量率目標都不會受影響。一旦有機組跳機、或負載暴增,調度者會立刻啟動備轉機組,另一邊再開放其他發電業進場競標、以補足新產生的備轉缺口,讓供電隨時維持充足狀態。
用電還可以拿錢?歐洲有「負電價」先例
當電力交易平台能即時揭露不同時間點的發電成本及交易價格,即能成為發電及售電業者控管成本、促進機組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吳進忠也舉例,歐洲有些燃煤電廠面臨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導致電力交易價格大降,為了避免競標失敗導致機組必須解聯或關閉、引發更大成本,甚至提出「負電價」,也就是寧願給買家費用、也不願意停機。吳進忠也預估,屆時日前、程序及即時市場3者年交易量將可達100億度。
電力交易平台雖然可讓發、售電業依市場機組買到最便宜的電力,但由於像台電這樣的公用售電業已設有電價上漲及下跌限制,因此維持向台電購電的民眾,恐無法在電力交易平台成立後感覺到明顯不同。
電力交易平台這項活絡電力市場的設計,原規劃要在台電完成廠網分工後上路。依目前《電業法》設計,台電最晚要在2026年前分拆,但吳進忠預估,屆時電力交易平台需在廠網分工前逐步開始小規模試行,因此上路時間應會早於2026年。接下來台電會找來國際顧問為台電規劃、設計整套交易機制,所需的軟硬體設備則會從GE、ABB及西門子3家業者中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