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更進一步需求,社區式的照護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日間照顧就像過去把小孩送到托兒所、現在則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讓老人有人陪伴、照顧,還有事可做,也多了社交生活,家人可得到喘息機會,收費又比送往全天候的養護機構便宜。最後一端才是機構的住宿型照顧,通常是失能、須插管的老人,家庭無能力專職照顧者,才送到這類養護機構。
居家服務:陪伴、送餐為主
老人不是病人 只須專業人士協助
老盟祕書長、現任主委吳玉琴指出,目前社區資源最欠缺且存在不少問題。以居家服務來說,經營門檻最低,但從業人員數量不夠,人力素質也參差不齊,且薪資普遍偏低。有些家庭擔心陌生的照護人員到家裡,老人家不熟悉,又或者有物品遺失的糾紛,但多數體驗過的都覺得不錯。口碑不錯的中化居家服務以及彭婉如居家照護,服務很多元,可陪老人聊天或者就醫,以小時來計費,每小時約320元。
在高雄左營經營「翠華園日照中心」的福樂多公司總經理蔡錦墩,他也是台灣身心機能活化運動協會理事長,投入長照領域20年,最早從日本引進輔具銷售;但接觸的老人愈多,愈發現每位老人都有不同困境,不是單單賣輔具就能解決,要提供多元的照護服務,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
蔡錦墩說,高雄市政府將左營翠華國宅規畫為北區銀髮家園,該社區約有2500戶,其中約有1500戶是65歲以上的老人,他幫忙設計了一棟兩層樓的翠華園,一樓是日照中心、二樓有居家服務員辦公室,旁邊還有銀髮住宅,可說是小規模、多元機能的社區照顧中心。
社區托老所:接受度高
白天多了活動場所 晚上回家住
翠華國宅就和許多老舊社區一樣,年輕人大多外移,走在社區裡,隨時都看到老人,他們有不少是獨居。現在有了翠華園日照中心,長者就多了一個活動的地方,每天走到這裡看報紙、量血壓,還能和工作人員聊聊天;甚至還有一間超大的衛浴間,可讓輪椅轉身,行動不便的老人還能躺在洗澡床上,讓照護人員幫忙洗澡。
中午,有老人到日照中心吃飯,大家一起共餐,食欲看來都不錯,大口吞下雞腿、魚肉、南瓜等。蔡錦墩說,其實這是有祕密的,這些都是食物攪成泥做成了塑形果凍,讓老人吞嚥更安全,也不覺得自己只能喝流質食物;此外,也有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務。
這種社區型的失能失智日照中心,全台僅有數百間,主因是照護空間取得困難,政府要求有建管消防房屋資格、使用執照等條件。吳玉琴表示,花了7、8年去找公有設施,如鄉鎮財產或學校閒置空間,但這些單位通常不願釋出給長照業者使用;而行政院雖有閒置空間開發小組,但規畫方向都是以開發為主,像是BOT(興建、營運、移轉)案、文創等,而不願意作為社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