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長照人力準備好了嗎?

2016-03-29 06:50

? 人氣

外籍看護已經成為長照主力(資料照/曾原信攝)

外籍看護已經成為長照主力(資料照/曾原信攝)

明年六月《長期照顧服務法》施行時,需要增加三到四萬名照顧人力,但另一方面,卻因為照顧工作薪資低、沒有職涯前景,導致就業意願低落。當台灣老人人口已超過12%,且繼續往前邁進時,需要的照顧人力將再增加,屆時供需缺口可能再擴大,面對這個情況,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準備好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上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邀請相關部會討論此議題時,各部會都認為照顧人力不足的確是長照的一大困境。這可從幾個數據得到印證,其一,衛福部初估目前有77萬人需要照護,其中22萬人由外籍看護支撐(21萬人在家庭內) ,其餘多由家人自行照護。如何才能提升國人投入就業,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

其二,2003年起政府推動照顧員訓練課程,至今有11萬人結業並取得證書,但只有2萬多人從事照顧工作,加計醫院看護工,總計也才3萬5千多人。立委劉建國問衛福部長蔣丙煌對此滿意嗎?他回應:「我當然覺得很不理想。」為什麼這麼多人受訓完不能留任?蔣丙煌說:「我個人認為待遇還是偏低。」

第一步:提高薪資,吸引就業

待遇低是照顧人力的一大阻礙。目前照顧員時薪200元、月薪22,400元,22K成為照顧員的行情價,民間單位給的薪資稍微高一點,不過也大多從2.5萬到3萬元不等。如果薪資未改善,未來長照人力恐怕還得倚靠外籍看護。而現在家庭請外籍看護林林總總的成本愈來愈高,為何不能提高薪資吸引國人投入?

立委王育敏就建議,僱主請一名外籍看護,每月要繳給勞動部2千元就業安定費,勞動部收取這筆費用成立就業安定基金,每年收了150億元。這筆錢本來就應該用於提升國人就業,她建議只要每位照顧員加1萬元職務加給,讓薪資從3萬元起跳,就能提高誘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劉佳鈞也同意研究看看。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提供自己的經驗,近三年來以3萬月薪水吸引人才投入照顧工作,職稱改為「照顧秘書」,果然吸引較多年輕人投入,從2%提升到20%,成長十倍。可見合理的薪資是吸引就業的第一步。

第二步:提供工作展望,吸引年輕人投入

起薪低是問題,生涯遠景不明是一個更大的問題。目前有45校開設長照相關科系,但連教育部都答不出來有多少學生畢業後從事照顧工作。立委蔣萬安問蔣丙煌:「大學生跟受訓90小時的照顧員做的工作有沒有不同?」蔣丙煌回答:「應該沒有不同」。蔣萬安再問:「如果沒有不同,年輕人會想花四年、交學費畢業後做照顧員嗎?」蔣丙煌說:「如只做服顧員應該不會,除非後續有什麼前景」。

因為看不到生涯規劃的遠景,目前投入照顧工作者多是中壯年族群,參加政府培訓課程者多在45到55歲居多,即使投入照顧工作,就業時間也不會很長。民間的情況也差異不大,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張美珠提到,現在招募的照顧員多是50年次,台北市許多照顧員甚至都已超過60歲。

第三步:專業分級,提高工作成就感

如何提高工作展望?蔣丙煌說未來將推動「長照職能分級制度」,希望照顧員能晉升到指導員、督導員,最後成為經營者。不過這只是職位分級,並不是專業分級,而且升遷管道總是有限,並不是每個人最後都會做主管或老闆。

而因為沒有專業分級,所以照顧員的工作多屬於協助起居形式,而且不管什麼情況,照顧員領的錢都一樣。但其實照顧方式是多元的,有些需要具備專業照顧技能,例如復健專業、提升被照顧者生活自理專業、甚至激發他的生活意志、豐富生活內容等等。如果具有這樣的專業,相信照顧員的薪資一定會比單純照顧生活起居高,感受到工作的專業度,成就感也會跟著提高。

近十年來,15歲以下的人口從19%已下降到13%,反之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卻從9%上升到12%,台灣人口老化現象愈來愈緊迫。一方面提升預防醫學,減少需要照顧的老人。另一方面照顧人力養成也需要積極面對,這樣在長照法上路後,未來照顧人力才能真正做到國人為主、外籍為輔的目標。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