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一步、再一步的解題過程
創造行為通常從兩個問題出發:「為什麼不行?」或者,「我可以怎麼做?」這些問題聽起來簡單平凡,但問題的答案往往帶來不平凡的結果。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與執行長。當賈伯斯在2007年發表蘋果的第一支iPhone手機時,他這麼說:
「當今最先進的手機叫做智慧型手機,當然是聰明許多,但實際上卻比較難用。這些手機都有些可有可無的按鍵。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電腦也有相同問題,我們採用可以呈現所有資訊的螢幕,在二十年前就解決了。現在我們想做的就是, 把按鍵全部拿掉, 只用一個大螢幕。我們不用把滑鼠帶著走,我們要用觸控筆?才不!還得拿上拿下,最後會弄丟。我們只要用手指就行了。」
賈伯斯的話,正是一步、再一步的解題過程。問題:智慧型手機因為有鍵盤,所以不好用;解答:大螢幕與觸控設備。問題:那一種觸控設備?解答:滑鼠。問題:我們不想隨身帶滑鼠;解答:用觸控筆。問題:觸控筆容易弄丟;解答:那就用我們自己的手指。
蘋果在2007年賣出四百萬支iPhone,2008年賣出一千四百萬支,2009年賣出兩千四百萬支,2010年四千萬支,2011年八千兩百萬支,iPhone問世的頭五年, 儘管價格比競爭對手高,一共賣出了一億六千九百萬支。如何?
從2002年開始,我曾有幾年擔任一家手機製造公司的研究諮詢委員,每一年都會收到一支最新款手機。我發現一支比一支難用,其他委員也都有同感。蘋果電腦有意進入手機市場並不是祕密,卻不被當一回事,因為蘋果從來沒做過手機。
當iPhone問世後幾個月, 委員會開會, 我問這家公司怎麼看蘋果手機, 首席工程師回答:「它的麥克風很糟糕。」
這個批評沒有錯,卻與主題無關,也透露了一些有趣的訊息。這家公司認為智慧型手機不過是行動電話,只是比較聰明。他們製造過第一代手機,當然是有按鍵的那種,而且一直都很成功。所以,當他們想要讓手機更聰明,就是增加更多的按鍵。他們認為好的手機就是好打電話,所謂聰明云云,只是附加的贈品罷了。
蘋果是電腦廠商, 對蘋果而言, 賈伯斯的宣言清楚表達,智慧型手機不是手機,而是一部可以放在口袋裡的電腦,而且還可以打電話。製造電腦對於蘋果而言,是二十年前就已經解決的問題,從來沒做過手機並不要緊。手機廠商從來沒做過電腦,這個問題比較大。我服務的公司,曾是業界領導廠商,在2007年損失慘重,眼睜睜看著市占率崩跌,最後公司也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