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不行」是蘋果成功的秘訣:《如何讓馬飛起來》選摘(1)

2016-04-15 05:15

? 人氣

問「為什麼不行」是蘋果成功的秘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什麼不行?」我們很容易誤以為這麼問很簡單。然而,第一個挑戰就是提出問題。那位首席工程師沒有對他的手機提出問題,他看到節節上升的銷售數字、滿意的消費者,就以為天下太平,沒什麼需要傷腦筋的。

銷售量+消費者=天下太平,正是企業毒藥的配方。大部分把自己搞垮的大公司都服用了這帖劇毒,自滿是最大的敵人。

「如果沒壞,就不用修。」是一句積非成是的俗諺。不管銷售量或消費者滿意度如何,總有地方需要改善。問一句:「為什麼不行?」是創造的開端。

「為什麼不行?」有如北極星的牽引,決定創造的方向。對賈伯斯與iPhone 來說, 關鍵不在於找到解答, 而是看到問題:按鍵使智慧型手機很難用,其他的事再說。

蘋果 iPhone 6s Plus 手機(美聯社)
對賈伯斯與iPhone而言, 關鍵不在於找到解答, 而是看到問題:按鍵使智慧型手機很難用,其他的事再說。(美聯社)

蘋果並不獨特。韓國電器巨人LG 在iPhone 問世之前,曾經發表過一款很類似iPhone 的產品。LG 熊貓機擁有大觸控螢幕,得到許多設計獎項,並賣出上百萬部。當蘋果手機的方向─大螢幕─曝光後,競爭對手在幾個月內競相推出類似的山寨產品,這些廠商可以製造iPhone,卻沒辦法創造。因為,他們沒能看著自己現有的產品問:「為什麼不行?」

賈伯斯的祕訣在1983年便公開了,那是個人電腦崛起之際,當時他在里斯本一場設計會議演講。沒有舞台,沒有道具,賈伯斯站在講台後面,頂著紀念冊上的笨拙髮型,一件薄薄的白襯衫,袖子捲得老高,打著粉綠相間的領結——「他們付我六十美元,所以我打了領帶。」聽眾不多,賈伯斯談論著「想像可以連接收音機的攜帶型電腦」、「電子信箱」和「電子地圖」,一面用手勢大幅比劃。當時賈伯斯是蘋果電腦的創辦人兼總監,一家成立六年的新創公司,以大衛對抗巨人之姿挑戰IBM。

蘋果的武器是銷售量,它在1981 與1982 年賣出的個人電腦比任何一家公司都多。

雖然樂觀,但賈伯斯並不滿意:

「請你仔細看,電腦看起來就像一件垃圾。所有偉大的產品設計師都去設計汽車或建築, 幾乎沒有人在設計電腦。不論電腦看起來很爛還是很棒,我們在1986年即將售出一千萬部。這些電腦將成為每一個人辦公室、教室、家庭裡的新擺設, 我們有責任做出好東西來。如果我們不做,那些地方就會多一件垃圾。等到1986或1987年,人們花在與這些機器互動的時間,將超過在車上的時間。工業設計、軟體設計,以及人如何與機器互動,都將受到重視,如同今天的汽車一樣,甚至更多。」

二十八年過去了,《華爾街日報》的科技專欄作家摩斯伯格(Walt Mossberg)敘述他與生命末期的賈伯斯有一段類似的討論:「前一分鐘他還在談數位革命的大勢所趨,下一分鐘就開始講蘋果最近的產品有多糟,某個顏色、角度、線條或小圖不對勁。」

好的銷售員可以把東西賣給任何人,而偉大的銷售員可以賣給所有人,除了他自己。賈伯斯的思考不同於其他人的關鍵,不在於天賦、熱情或眼光,而是他拒絕相信銷售量與消費者就是全部的解答。他將蘋果總部前的環形道路命名為「無限循環」,以彰顯這個信念。

賈伯斯的祕訣在於,他永遠不滿意,他一生都在問:「為什麼不行?」以及「我可以怎麼做?」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的新書《如何讓馬飛起來》,作者凱文.艾希頓(Kevin Ashton)原為P&G公司品牌經理,創建了利用網路進行智慧控管的系統,並稱之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如今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積極投入的領域之一,凱文.艾希頓也被譽為「物聯網之父」。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首部著作《如何讓馬飛起來》,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4.0)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首部著作《如何讓馬飛起來》,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4.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