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投前的幾個月,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公投口訣」/「公投懶人包」,不論是議題中的哪一方都不約而同地這樣做。這當然有助於投票的順利進行,但這樣的「口訣」,真的能展現公民意志嗎? 如同考大學時背的化學元素週期表口訣一般,我們其實和每個元素都不太熟,但我們仍然靠著背誦它們的位置和電荷數拿下了高分,然後,我們考上了想要的大學,有些人也利用著同樣的方式念到了博士,於是,我們很自然地覺得,當我們無法解決或是無法理解的時候,背口訣就可以讓我們拿到高分。我們開始教導很多「看不太懂公投議題的人」背下那些口訣,來達到我們希望他們表現的「公民意志」。
這樣在資訊不均等下所表現出來的「公民意志」,真的能改善我們的社會氛圍、促進重大議題的解決,還是製造更大的社會撕裂呢?投票不是考試,也許我們認為淺顯易懂的概念,在別人看來並不是如此。
在這個用網路互相交流的時代,許多社會議題的資訊大多利用網路傳播,但卻忽略了有另一部分的人,仍然習慣使用封閉式的社群網路,或是傳統媒體或是口耳相傳的方法來吸收資訊。這並非單純的世代、年齡因素可解釋,更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必須看見與理解每一個人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固守的信念。沒有人應該是弱勢,更不應該成為沉默的弱勢。
當網路成為許多族群普遍獲取資訊和發聲的平台和管道時,有另一部分的人,更需要我們的耐心、關心、理解和重視。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來修補裂痕,而所謂的理解,並不應該只是「努力尋求他人的理解」而是願意「尋求他人理解之前,先盡心盡力理解他人」的柔軟身段與意志。
臺灣深化民主的路上,未來我們還要面對更多次的抉擇、更多的立場衝突、甚至更多的裂痕,世界仍然不停地往前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一種前進方式。透過理解他人,也許我們才更能看見自己的不足。
*作者為韓國高麗大學護理學院博士候選人暨計畫研究員。本文原刊《新共和通訊》,授權轉載。(原標題為:台灣民主深化的隱憂——當公投口訣成為世代戰爭中資訊不對等的暗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