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到外界關注的台大醫學系馮姓學生新戀情,意外掀起原住民生加分制度的討論。親民黨立委陳怡潔表示,她將邀請相關主管機關、專家學者舉辦公聽會,並推動修法,讓原住民和僑外生的相關法案更加完備,使真正的弱勢獲得幫助,也減少社會大眾對加分制度的疑慮。
陳怡潔在世界母語日(2月21日)當天,於臉書上發表有關原住民生加分制度的規定。她指出,當初訂定加分制度,目的是為了讓原住民快速融入漢文化,因此,在國民政府台來後,參照「邊疆學生待遇辦法」,讓原住民加分,並學習國語;而民國90年後,開始以專法「原住民升學優待辦法」為依歸。
增設測驗 未通過者僅能有1成加權成績
陳怡潔說,近年來原住民族語及文化大量流失,也越來越多人認為,許多新一代的原住民生活習慣已和一般人沒有不同,並不像以前有適應困難的情況,甚至新一代的原住民不會說母語,也不了解自己的文化,開始有人質疑加分的正當性。
陳怡潔表示,所以到了民國100年後,政府推出原住民族文化及語言能力測驗,通過測驗者,最高可在升學考試中加分至35%,藉此提升文化傳承與復興;反之,未通過測驗者,目前則只能獲得10%的加權成績。
名額分開 加分制度不會影響一般生
陳怡潔解釋,但原住民生的加分制度,並不會排擠到一般生權益,舉例來說,某大學醫學系招生100個名額,另加收2%為原住民名額,因此,該醫學系總共招生100+2人,像「小石」為原住民,去報考醫學系,而他會先以一般生計分方式競爭;若未錄取,才再以加分方式,與其他原住民生競爭2%名額。
陳怡潔認為,目前外界最擔心的地方,是只要符合原住民身份加上通過族語考試,就能加分35%,但原住民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她再度舉例,像小石與小魏如果都是原住民生,小石家境優渥住在台北市區,從小不愁吃穿,身處豐富資源的環境;而小魏居住在花蓮偏鄉,僅能靠著祖父母打零工的微薄薪資過生活,經濟弱勢又居住在偏鄉,但兩人卻獲得相同的加分模式,會讓現今一般大眾對現有制度產生質疑,也失去了當初為原住民加分的意義。
陳怡潔表示,她未來將持續關心此議題,邀請相關主管機關、專家學者舉辦公聽會、推動修法,讓原住民和僑外生等相關法案更加完備,使真正弱勢的原住民獲得幫助,也減少社會大眾因為這類加分制度是否公平產生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