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瘋狂的時代?怒恨的力量!

2016-04-05 06:40

? 人氣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憤怒。(視頻截圖)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憤怒。(視頻截圖)

「假如我(你)真的瘋了,我(你)不在乎!」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美國作家索爾.貝羅在一本小說裏寫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今在這世上,有幾個人敢說自己腦清神聰,沒有瘋狂?或是正行往瘋狂的路上?

早上7、8點,在匆匆去往辦公室的人潮中(或許正看著這篇網文)。有幾個是滿懷信心、希望、激情,迎接全新的一天?還是剛起床,就又陷入生死疲勞,內心充斥焦慮、惶恐與無奈?有幾個人真的稱心如意。

柯P又講話了,這次不再意氣風發,敢夢最美。他說,總人口有千分之3的人有思覺失調 ,假若社會和諧,這些人即使胡思亂想,也會往好的方向;但若社會充滿暴力氛圍,讓他們產生被害心理,就會先下手為強。

不過,過去這一兩年,柯市長一再快言快語,贏得掌聲和點讃。讓人家「去死一死!」或連番調侃某人的「死亡之握」。這到底有助於哪一種氛圍,你說呢?

浸淫在龐雜混亂的世事中,你有多久,沒有在寧靜的心境下,注視一雙幼小兒童的雙眼?

剛好,身邊有個3歲5個月大的小兒,有機會每天都進行兒童社會心理實驗。發現,今天大人們的喜怒哀樂、語境俗雅、動作儀態,他小兒第二天都會「忠實複刻」。

這小兒常喜歡,目光灼灼與人對視,彷彿一面眼睛的鏡子。在他的眼裡,看到的是慈愛、友善、敦厚,或是暴虐、偏狹、怒恨的「我」,註定會成為明天的「他」。所以,有時我會刻意閃躲他的目光,不敢把成人世界的奸巧、鄙俗與憤懣,投射到他眼睛的鏡子中。

索爾.貝羅的感慨,是人道主義者面對美國60年代文化、社會、政經「大進步」時,所產生的焦慮與惶恐,和無所適從。當下的台灣,恐怕也遭遇到同樣轉捩點。

眼見暴虐、憤怒、仇恨四處蔓延,緩不濟急地呼求理性的思辨和感召,一定會顯得蒼白無力、教條空洞(雖然有總比沒有好)。但不妨更要省思一下,星火燎原是從哪裡起得頭。隨便都可以找到範例。

去年12月,頂新劣質油品事件,一審判決無罪。台大校長主動找媒體,宣示台大將「無限期抵制頂新」,并呼籲各大學、高中職、國中小等各級學校一起響應。民眾發起「秒退」抵制,在好市多購買林鳳營鮮乳後立刻拆封退貨。台南好市多的賣場員工,不讓勸阻「秒退」者結帳,結果抵制黑心食品變成肢體衝突,最後要靠警察處理、調停。

追求轉型正義,大學教授認為,加害者後代子孫應該道歉、懺悔。兩蔣的後裔,新科立委蔣萬安應該對曾祖父、祖父行為付出代價。并舉證德國的案例,有的納粹後代會為自己的家族罪惡感到蒙羞,甚至自殺謝罪。

在這位教授眼中,蔣的後人在台灣,實在過得「太爽了」,台灣人民太寬容、善良,既往不咎。而應該如聖經舊約所言「父債子償」,神會追討人的罪孽,禍及子孫,直至千秋萬世。前幾個禮拜,十多年的好友,高雄阿成往我的line和微信,都投送同一段影音。還寫道「歷史真相,一定要看!」「追求轉型正義,正港台灣人一定要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