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被標榜為中國科幻的一次突破。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我們的星球即將因為太陽逐漸膨脹而滅亡,於是地球要在太空中穿梭,被轉移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由於地球陷入了木星的引力中,片中的中國主人公不得不出手,承擔拯救全人類的使命。
改編自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在中國院線至今收得6億美元(合4.64億英鎊)的票房 , 被《金融時報》形容為中國「科幻大飛躍 」。 它的網絡版權已經被美國視頻點播網站「網飛」(Netflix)購得,將於4月30日在該網站上首發。
這可能是很多西方觀眾第一次聽說中國的科幻作品,但事實上科幻在中國電影領域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這些作品不僅激勵了科學探索,而且在艱難的時刻給人們逃避現實而得到慰藉,也啟發了幾代的影迷。
要了解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經過了怎樣的歷程,這五部電影值得我們重新回味。
《錯位》(1986)
導演:黃建新
對於很多西方世界的觀眾來說,第一次接觸中國電影往往是來自像吳天明(《老井》、《變臉》)和張藝謀等導演的作品。
那些電影的主題大部分都是關於逝去的青春、傳統文化與時代激變的衝突,並營造一種大多數西方人談起中國電影都會聯想到的帶有鄉土氣息的傳統中國。不過,1980年代的中國卻是正經歷著一段迅速的現代化、城市乃至西方化的過程,而電影也在那時候開始反映著這種巨大轉變帶來的衝擊。
在《錯位》中,一名科學家創造出一個機器人版本的自己,來代替自己出席那些開不完的會議。這是一部關於機械化與官僚體制的黑色喜劇。黃建新在一個卡夫卡式的夢幻背景當中出色地展開了對人工智慧的討論,對比強烈的用光和帶懸疑感的音樂,帶來了愉悅的觀影感受。
隨著對中國科幻的興趣興起,或許這部作品會有在西方上映的機會。
《再生勇士》 (1995)
導演:李國民
在1990年代,一種拍給成年人的科幻電影開始出現,反映的主題往往是個體認同與科技進步之間的衝突,這也同樣是當時西方科幻作品當中的主要題材。
在《再生勇士》當中,警方探員宋大畏在一次任務中死去,多年後來被一種神奇的針劑救醒,發明這種針劑的生物學家找到了一種修復缺陷基因的方法。基因得到改良的宋大畏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適應眼前這個電腦化的世界,也受到了同僚的排擠。與此同時,此前令他死去的片中大反派正在謀劃竊取基因工程的科研成果,並展開報復。
就像很多誕生於CGI技術之前的科幻電影一樣,這部早期的中國大陸科幻電影以高度媚俗、低成本和充滿想像力的製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片中的反派的巢穴滿是霓虹燈管,手工製作的實驗室器材,以及牆上那些塑料碗狀的裝置,無不顯示出《神秘博士》(Doctor Who)中傳統時光機的相似意像。
雖然製作略顯粗糙,但是電影卻通過具有創意的服裝、音效、考究的鏡頭運作和演員純粹的功力完成的補救。
《霹靂貝貝》(1988)
導演:宋崇、翁路明
1980年代的好萊塢出現了一系列為兒童而拍攝、但卻對成人同樣有吸引力的電影——比如《衝向天外天》(Explorers)、《飛碟領航員》(Flight of The Navigator)和《未來小子》(D.A.R.Y.L.)等——而中國的電影人也在走相似的路。
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霹靂貝貝》被稱作是中國第一部兒童科幻電影,它講述一個天生身體帶電的小孩的故事。主人公貝貝受到鄰居的欺負,父母也將他保護起來,但他仍然是一個有愛心又調皮的小男孩,既利用他的超能力去幫助人,也同樣愛搗蛋。後來貝貝被一個非政府、可能來自國外的組織抓去做實驗,他的幾個好朋友就聯合起來拯救他。
《霹靂貝貝》因為它的幽默和易懂而在中國廣受歡迎,被認為是一部經典。時至今日,它在電視或者視頻網站上重播時,仍然能得到這一代兒童的喜愛。
《逆時營救》(2017)
導演:尹鴻承
由成龍監製的這部作品是部時間穿越題材的驚悚片,在2017年贏得雷米大獎(Grand Remi)的最佳長片和最佳女主角獎。電影觸及的是一個中國式的話題:在一個完全以社會集體為先的文化當中個人所處的地位。
夏天(楊冪)是一個蟲洞技術的高級研究員,也是一個單親母親。兒子被綁架之後,她被迫交出她的研究項目,但是當片中的反派殺害了她兒子之後,她又不得不親身試驗時間穿越,回到過去拯救兒子的性命,並奪回自己的研究成果。
影片探索的是一個中國新女性在高技術人才和慈愛母親兩個角色之間來回的生存困境,當中的心理探討非常出色。當夏天在反覆的時間旅行當中面對好幾個不同版本的自己時,當中的衝突令人著迷,也正是很多西方同類影片當中所缺少的一種角度。
一部由女性角色主導的時空科幻電影,同時探討單親家庭的話題,在當今這個既處在太空時代開端,同時又存在對女性解放不同解讀的社會裏,是再合時宜不過的作品。
《機甲神七》(2018)
導演:崔俊傑
武俠在中國流行文化當中根深蒂固,因為這一類型被納入科幻題材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部由號稱中國版網飛的愛奇藝出品的電影,背景設在2066年。在片中的世界,基因突變可能令一些人擁有X-Men式的超能力。國際犯罪組織正對社會秩序構成威脅,而私人企業則正通過研發高科技的機械衣來維護社會穩定。
主人公小宇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室職員,被一個叫龍組的組織選中,擁有冰系超能力的他也被贈予機甲戰衣,派遣執行任務。但是小宇並不知道,他將面對的是另一個擁有機甲戰衣和火系超能力的戰士,二人將展開對決。
擁有兩種相反力量的戰士進行對決,是武俠作品常見的一個情節,但是這部電影卻挖得更深——兩個展開生死對決的對手原來是失散多年的兄弟。有古典的門派對決模式、快速的動作和流暢的電腦製作,以及主人公的風趣幽默,這部華誼兄弟的高成本製作吸引了超級英雄和功夫題材的影迷。
像金庸這樣的武俠小說大師作品持續被翻譯成英文,我們也肯定會看到更多這一細分類別的電影出現在屏幕上。
承認中國科幻電影有著它悠久的傳統,並不等於否定《流浪地球》的成功。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年輕一代消費能力的增強,中國電影人也越來越著眼於滿足國內日漸增長的娛樂需求,而不再那麼強調製作符合國外市場口味的電影。
不過,隨著更多東西方合拍的電影正在籌拍,比如改編中國暴走漫畫平台當紅系列《7723》的動畫片《未來機器城》(Next Gen),像Netfilx這樣的公司將愛奇藝等中國平台上的電影搬到英文觀眾面前,當然是一個合理的決定,而這當中也包括科幻作品。
或許,當中的某些電影,西方觀眾未必能立刻看懂,其中一些元素未必符合他們的預期。但是《流浪地球》以及此後推出的作品,都是對中國文化和世界的呈現。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它們的獨特之處,也是它們吸引觀眾並帶來娛樂的地方。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