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專文:黑龍江與黑龍江斯基

2016-07-05 06:50

? 人氣

曾經屬於大清版圖,伯力的博物館建築是歐式的,但出土文物卻是東方的。(陳耀昌提供)

曾經屬於大清版圖,伯力的博物館建築是歐式的,但出土文物卻是東方的。(陳耀昌提供)

到了伯力,才知道黑龍江的水原來如此之黑。是否因此稱為「黑」龍江,不得而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黑龍江在俄羅斯稱為阿穆爾河。是俄羅斯在東西伯利亞的最主要河流。一部俄羅斯擴張史就是俄羅斯人尋求出海口的歷史。

俄羅斯人身處冰寒地凍內陸,所以儘量往南方擴張。他們的先祖統治者,又流著維京人的血液,於是俄羅斯人身上有個基因,一直蠢蠢欲動:尋求出海口。俄國人對港口情有獨鍾。

不到黑龍江不知江水有多「黑」。(陳耀昌提供)
不到黑龍江不知江水有多「黑」。(陳耀昌提供)

1604年,彼得大帝為俄國找到第一個出海口,面臨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

18-19世紀,俄羅斯人為了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打了好幾場戰爭。包括1853-56的克里米亞戰爭。2014年3月在與烏克蘭的紛爭中,俄羅斯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度併吞了克里米亞。因為這是黑海出海口,太重要了。

1856年,他們在克里米亞戰爭不敵英、法,往南方西亞方面的擴張受挫。但失之桑榆,收之「東」榆,在其後五年間往東太平洋方面,有出乎意料的大收穫。

俄國黑龍江斯基與大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的談判簽約圖。(陳耀昌提供)
俄國黑龍江斯基與大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的談判簽約圖。(陳耀昌提供)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1858年璦琿條約與1860年的北京條約。在瑗琿條約,俄國從大清國取得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大片土地。在北京條約,俄國人又從大清國取得了烏蘇里江以東到日本海,也等於通往太平洋的土地。更重要的,這塊東西伯利亞南方的精華地域上,有一個不凍港:海參崴。海參崴是滿文,俄國人稱此處為Vladivostok,就是控制東方的意思,可見俄國人的志得意滿。中國譯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已不再使用海參崴之名。

伯力(俄名為哈巴洛夫斯克。以紀念1650年代首先來此拓荒的哥薩克人哈巴洛夫)正是位在阿穆爾河與烏蘇里江交口。建於1858年,就是簽訂璦琿條約那年。而海參崴則建於1860年,就是簽訂北京條約那年。可見俄國人的迫不及待及高效率。每年7月2日是海參崴建城紀念日。

在阿穆爾與烏蘇里江的河畔,矗立著一個銅像,這就是5000盧布俄幣上的銅像,可見他在俄國歷史上的地位。

從大清帝國拿下12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黑龍江公爵」銅像,因為他對俄國的「貢獻」,他的身影迄今仍在鈔票上。(陳耀昌提供)
從大清帝國拿下12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黑龍江公爵」銅像,因為他對俄國的「貢獻」,他的身影迄今仍在鈔票上。(陳耀昌提供)

銅像原名為尼古拉.穆拉維耶夫。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都是他的傑作。他那時的職位是東西伯利亞省省長。俄國人把璦琿條約取得的土地稱為阿穆爾省,把北京條約取得的土地稱為遠東邊疆省。沙皇為了獎賞其大功,改他的名字為阿穆爾斯基,封阿穆爾公爵。以中文來說,就是黑龍江斯基,黑龍江公爵。

在伯力的博物館內,我們也見到了這位俄國黑龍江斯基與大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的談判簽約圖。

在伯力出土的東方式石碑。(陳耀昌提供)
在伯力出土的東方式石碑。(陳耀昌提供)

大清國在兩年間喪失的這塊120萬平方公里,台灣35倍大的土地,除了自1858迄今158年以外,一直是亞洲人的固有領土。西伯利亞Siberia之得名,正是由鮮卑而來。居住這裡的北亞族群,自靺鞨到渤海國到大金,與當今北方漢人的血緣有密切關係。也和朝鮮民族,甚至大和民族血源有密切關係。

這片廣大的土地,雖是當年大清版圖上的邊疆之地,但其實是東部西伯利亞精華區,又是滿洲女真與大金發源地。但現在,出土文物非常東方,城市風格、建築與人民卻都是歐洲式的。

我望著走在路上的俄羅斯金髪少女,心中有很深的感嘆。

*作者為台大醫師。著有《傀儡花》、《島嶼DNA》、《福爾摩沙三族記》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