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往往造成台灣重大損失,該如何因應?他提出「徵收雨水費」的概念

2019-06-17 12:01

? 人氣

梅雨是除了颱風之外,臺灣第二大氣象災害。(盧逸峰攝)

梅雨是除了颱風之外,臺灣第二大氣象災害。(盧逸峰攝)

「梅雨季」在你想像中是否細雨紛飛、陰雨連綿不斷,空氣潮濕悶熱,名符其實的「霉」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別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春雨特性,延續了一個月還不願意忘記,端午節都過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梅雨」雨量特別豐富,鋒面移入加上西南氣流,對流雲系產生的強降雨帶來重大災害。梅雨是除了颱風之外,臺灣第二大氣象災害,別再以為是陰雨連綿不斷了,更何況,我們現在還附贈一個氣候變遷。

在北極29度之後,應變極端氣候,無法挽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我們必須儘快想辦法調適,「海綿城市」就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任何改變都不會是自發的,需要有獎勵和懲罰的機制設計,否則屁股是不會想要移動的,這就是「紅蘿蔔與棍子」策略。

海綿城市發展可以用的棍子有二:

排放許可證制度
徵收雨水費

海綿城市發展可以用的紅蘿蔔也有二:

減免租稅制度
優惠補貼

我們今天就來整體理解一下這是怎麼運作的。

棍子策略一:排放許可證制度

美國政府於20世紀末,制定了國家污染物排放削減許可制度(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 NPDES),要求各地政府針對區域雨水下水道系統的所有者或經營者,如工廠經營者或土地開發者,須取得NPDES雨水排放許可證,並採取污染源控制措施,各州基於此法也相繼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與法規。而此方法也間接影響了我國的《水利法》,在土地開發時,對於土地開發者提出雨水的出流管制與逕流分擔的要求,開發者必須訂定排水規劃及減洪設施,避免「以鄰為壑」,可有效降低附近地區淹水風險,及下游銜接水路的負擔。

棍子策略二:徵收雨水費制度

德國為首先推行「雨水費」制度的國家。他們規定,無論是私人房屋還是工廠企業,若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則必須按房屋的不透水面積收費,無論是房屋、車道、夯實無法入滲的土地,都算是不透水面積,每年每平方米需繳納1.84歐元的費用;若採用海綿城市策略,如:屋頂綠化、雨水貯集或入滲設施等來減少雨水排放量,相對應的面積則可不用繳納雨水費。

你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有點不舒服,怎麼老是拿棍子呢?但其實如果有養小孩的父母就知道,我們需要清楚知道做什麼事情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如果每件事情都用稱讚的方法,那對一個人的身心發展反而是有害的,也就是短期看都很好,長期看卻全錯。挫折會培養一個人的堅毅力,同樣的政策也需要兩面同時施力。

其實臺灣在《水利法》中已經建立了出流管制與逕流分攤,避免多餘的水排出基地,在基地裡面可以自行削減,也就是用上了棍子策略一。然而,這根棍子僅侷限規範在新建建築物,但市場上有高達98%的建築物為既有建築物,極端氣候的侵襲速度,遠比我們想像地快速,只靠要求新建建築物,緩不濟急。因此我們建議,要把範圍拉大,一體適用。

棍子策略二徵收雨水費,就是一個不是不能做,但必須要有全局思維才會開始的策略,這個策略以我國的民情,較不容易推展,因為可能會影響選票。

下一篇,我們來了解紅蘿蔔策略,以及兩相權衡之下,哪一種組合最適合我國國情。

作者介紹│黃恩浩

因受聖經「治理這地」啟發,於是開始成天研究都市雨水的利用,專長為海綿城市、雨水管理、基地保水、都市防洪,是國內新生代的水資源專家。協助政府修訂基地保水設計技術規範、社區及建築基地減洪防洪規劃手冊、屋頂綠化技術手冊等,並規劃福山部落雨水利用多元供水工程、海洋大學雨水公園案,期待協助國家創造更優質的都市水環境。同時為美國LEED認證專業人員及環境教育人員,及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躺著玩,趴著玩,豪雨「水上樂園」一點都不好玩)

責任編輯/林安儒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