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到底源自佛教還是道教?帶你一窺中元節的由來

2019-08-13 17:12

? 人氣

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又到了,中元節也將來臨。你知道關於中元節的故事嗎?中元節是經過儒、釋、道的文化融合而留下的習俗,因此許多傳說都是「混合物」,融合了很多宗教概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關中元節最讓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大概就是「目連救母」了。這個故事不但強調孝道的可貴,還彰顯了佛祖的神通廣大,更是中元節誕生的原因。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目連救母的原始版本竟跟地獄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中元節原本的意義,是要感謝大地!今天就來帶你認識真正的中元節!

台灣人的中元節:融合了道教和佛教觀念的特殊日子

我們現在所過的中元節,其實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觀念,佛教稱這個節日為「盂蘭盆節」,與道教的中元節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佛教的「盂蘭盆節」又叫做「僧自恣日」,原本是指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居(類似原始佛教的暑期輔導)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僧侶們會聚集在一起開研討會,順便慶祝結夏安居的結束,同時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和感想,佛陀會為此感到欣慰,所以又叫做佛歡喜日。這天,在家人會拿食物供養這些僧侶,請他們以修行成就的功德迴向給死去的親人,希望能解救過往的祖先和其他亡靈超脫苦痛,也能迴向給現生父母,保其身體健康。

道教創立後,在原本祭祀田地之神、感謝大地的中元節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恰巧這天又是道教的中元地官的生日,地官大帝會赦免罪責,人們便祭拜祖先,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再由祖先擴大至超渡所有亡魂。

盂蘭盆節的由來》各種版本的目連救母

傳說中,盂蘭盆節是因為「目連救母」而產生的,而這個故事也有許多版本,目前流傳最廣的,大概是以下這個版本:目犍連得到神通後,卻看見自己的母親因為生前做了壞事而在餓鬼道受苦,為了拯救母親,他求助於佛陀,佛陀便指示目犍連要在「僧自恣日」這天把五果放入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這樣的大功德來度化母親的罪業。

關於目犍連的媽媽生前做了什麼壞事,也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她有錢卻吝嗇不佈施;也有一說是她為了養大目犍連而偷盜。而目犍連是如何怎麼救出母親,也眾說紛紜,一些民間版本還說,目犍連不是透過供養僧人得功德,而是直接拿著佛陀的禪杖,打破地獄之門,救出了媽媽,卻也讓其他鬼魂跑出來。民間還有很多人誤以為目犍連就是地藏王菩薩,因為地藏王菩薩也有類似的救母故事,但他們其實是不同的人。一個傳說竟有那麼多版本,可見「目連救母」的故事在台灣流傳極廣。

但其實在佛典中,有關目犍連和他媽媽的記載並非如此。佛典中,目犍連很想念媽媽,並希望她能脫離輪迴苦樂,就由佛陀到摩利支天親自為其說法,最後她得證初果,不會再墜惡道。我們現在聽到的各種版本,都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添加了儒家和各朝各地的色彩,更受到相關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影響,跟原始佛典中的版本相去甚遠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