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被這句話逗樂了,紛紛搶著說可能誰的家長會來搶人、誰會帶獵槍來阻婚等等。在水鹿部落,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同性婚姻,但至少青壯年一代較開放也較能接受,且越多人包容能讓部落的非異性戀越能做自己,也願意為自身的認同挺身而出。
同性戀「可以私下登記,不可以公開擺桌」
「我是不會表態的⋯⋯某某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是同性戀至少還有一個兒子能結婚…可是我兒子可以去登記,不可以擺桌。」在傍晚烤肉的場合,有位婦女喝了點小酒後站起來大聲地如是說,氛圍頓時有些嚴肅,和白天時討論起同性婚姻的輕鬆又歡樂成為對比。
「男生跟男生不能擺桌哦?」同桌有年輕人再次確認,婦女篤定地回:「當然是不能啊!」顯然,這位婦女面對同婚的態度是「可以私下登記,不可以公開擺桌」,相較於前兩個場景,接受度沒那麼高。
從部落青年的轉述中,這位婦女早已經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只是遲遲不接受,還曾經嚴厲訓斥她的孩子不要和部落裡陰柔的男性玩在一起,不然會變成同性戀,也無數次探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女朋友、並勸說要和異性結婚。如今能接受孩子同婚登記,也是向前一步。
法律修訂開啟族人接納同性婚姻價值觀的契機
法律定義出一套社會運作的準則,人們循此而生。當新的律法制定,除了是規範,也為社會劃出應要前進的方向。也就是說,立法能將某些價值劃入法律保障的範疇,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因此,接納此社會價值之中的人們,因為有了法律為後盾會更有安全感;而尚未接納的人,有機會在法律的施行之下而改變想法,相反地,當然也有人全盤不接受,想要「通通改回來」。同性婚姻的通過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我們明白,即便立法之後,爭議和衝突不會在短時間消失,但至少我們得以在法律劃下的「線」上去討論事情,而非揣想與畏懼。
從水鹿部落的幾個對話,即便是酒酣耳熱之際的談話,不難看出現行法律制度納入同性婚姻的這項變動,正鬆動部落族人的家庭與婚姻觀。即便是在高度信仰基督宗教信仰的部落,仍有父母願意接納孩子的性傾向和支持登記,或者有長輩願意主持同志婚禮等,這些來自家庭與社區的支持,使水鹿部落的青年更能自在地做自己。
儘管我在水鹿部落的觀察只是單一的例子,無法推及到所有部落,且可以想見有些部落仍受到基督宗教保守教派的影響,堅守著異性婚姻的堡壘,連要在部落出櫃是難事,更無法接納同性婚姻。
好在,水鹿部落的例子,能讓我們看到部落氛圍的轉變,以及當代法律制度與部落社會文化之間所產生的裂縫。期盼未來有一天,能從這個裂縫中看到幸福的光束,讓彩虹能在部落裡自在出現。
作者介紹|黃炤愷
台北大學社會學碩士、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至南非Stellenbosch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交換。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同婚上路滿月,部落怎麼說?一則來自水鹿部落的觀察)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