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的兒子是同性戀,可是那又怎麼樣呢?不要因為這樣感情不好,爸爸媽媽時間不多了。」一位部落婦女這樣告訴我。
前幾個周末,我與一位部落青年回到他在東部老家水鹿部落(化名),才剛踏進部落,就聽到轉角麵攤前聚集的三、五位年約五十歲上下長輩的對話,他們正在討論著孩子的性傾向。
部落保守教派遇上同性婚姻的價值衝突
去年11月底,公投第十案「你是否同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在原鄉地區獲得的同意票遠比不同意票來得多,顯示出多數部落族人仍支持民法限定在異性戀婚姻。行政院在今年以公投結果和司法院釋字七四八號為基礎,提出《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於5月17日三讀通過,同性別之二人得以專法結婚,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
當然,法律上的變動,不會馬上改變人們行之多年的婚姻觀,特別是在以信仰基督宗教為主的原鄉,許多牧者往往是反同婚的支持者,部落的非異性戀者的處境恐怕更嚴峻。有趣的是,在我造訪水鹿部落與族人的互動中,幾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有別於緊張的情勢,促使我意外發現族人面對同性婚姻有不同態度。
比起和誰結婚,孩子的幸福快樂更重要
「什麼時間不多,不要亂說話。」方才對話中坐在隔壁的人插話,「我是說,我活著的時間只是孩子下半輩子的一小部分,趕快殺豬比較重要。」那位婦女趕緊補充。
聽起來,這位婦女已經接受自己孩子的性傾向(也許過去有過爭執與拉扯,但在對話中不得而知),不希望孩子為了和誰結婚而壞了親子關係,而且最重要的是,她肯認同性婚姻制度,並且滿心期待著舉行部落傳統結婚儀式。
離開麵攤後,部落青年告訴我,他好訝異現在部落居然像茶餘飯後話題般,公開談論同性婚姻這件事。相較於同婚專法通過之前,部落的人就算知道哪家的孩子是同志,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下談論,更別說這位婦女以前一直相信自己的兒子終究會交女朋友和異性結婚,在同婚專法通過之後,竟變得接納。也許,當自己孩子的另一半能取得合法的夫或妻之身分,並獲得法律上的種種保障,促成了為人家長的態度轉變。
來辦一場在部落既公開又保密的同志婚禮吧!
「現在同性戀可以結婚了,我要找我們部落十對同性伴侶,在明年的10月10日舉辦一場部落婚禮,我當主持人。」在部落早餐店,巧遇時常擔任部落婚禮主持人的哥哥,他正興致勃勃地說他的計畫。
「這天會很有意義,2020年的10月10日,很漂亮的數字,一定可以找到很多人來。」並開始一一唱名部落裡的弟弟妹妹,數著誰可能在他的待邀清單上。語畢,他又補了一句:「只是到時候會場要用黑布包起來,不然會有人來丟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