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商公司,真能給你國際觀嗎?他出國發現,國外實習能做的台灣給不了

2016-07-25 17:17

? 人氣

每年差不多八月中到九月初,MBA一年級生暑期實習結束,很多人在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前,會回家看家人朋友,這也是我每年最期待的時候,身為 MBA 申請顧問,很高興學生們都會和我約吃飯,與我分享讀歐美商學院的感想、實習經驗,還有聊八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開眼界的第一年 – 各國菁英和我想的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上課要發言,但是沒有想過要被教授點到這麼難,被點到以後,要說出個所以然來更難!」一個念紐約的頂尖商學院學生說。

在商學院上課,絕大部分是用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方式進行,不管是財務、行銷、創業課程,教材通常都是拿以往一些企業實例,來做分析、討論。「上課前一天要把十幾頁 case 看完已經很辛苦,上課要跟上大家討論的節奏,還要提出精闢的見解,好難!常常等我想好要講什麼,那個 moment 已經過去了。」

上課大家搶著舉手發言,這是很多人對國外教育的印象,所以台灣學生們出國念 MBA 第一年,壓力很大,上課常常只想著怎麼發言拿分數。但是令學生們驚訝的是:「我的同學們,和我想的不一樣!」有一個韓國同學和我說,她不修上課發言要被計分的課,「他們的意見不代表我的意見,我覺得浪費時間」;有一個比利時同學聊到,他每堂課,就舉一次手,如果被點到,他就把教授最後幾句話換句話說,「好歹會有個基本分」;有一個美國同學,每堂行銷課就他在說話,他說:「我覺得自己賺到了!好像和教授有一對一家教的時間!」

就這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 agenda,一套計畫,學生說他覺得每個人都好酷,怎麼台灣人好像要不就壓力超大,要不就是苦讀、硬是要發言?

當然,也有人經歷過壓力期,上了一年的課,對於上課發言這項課題,已經修煉完成;一個讀西北大學 MBA (全球前七名)的學生說的好:「我後來已經認清,語言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優勢,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傾聽、問問題、回答問題,到最後,重要的是我的內容,不是我英文說得多溜。」

暑期實習,發現台灣分公司與國際總部,思維大不同!?

今年我的學生,有人在上百位Top MBA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到前三大管顧公司實習,有人進華爾街美國券商,有人在國際企業美國總部,做企業策略顧問、產品策略顧問,這些學生,儘管出國前,有些也在國際企業待過,但是紛紛有感而發:「台灣分公司,和國際總部的思維,實在是差太多了!」

我和學生們分享,幾週前和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JT Hsu請教的產業情況,學生們紛紛點頭贊同:「真的!出去一趟開了好多眼界!以前在台灣,雖然也是在國際企業,但是從來不知道原來在總部,是這樣在策劃事情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