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今天要不要帶傘出門,大到颱風天要不要放假都要密切注意。但氣象預報究竟是怎麼判斷的,會不會失準呢?其實現在全球各地持續出現許多無法準確預測的天氣遽變,即使科學家不斷嘗試使用更先進的科技,想要做更準的預報,但無法預測的情況卻變得越來越多……
倘若天氣預報受到科技限制,而無法準確預測氣象,那麼將可能會造成前所未見災害、受害人數將會難以估計。在台灣,除了地震之外,帶來最多災害的便屬颱風,但伴隨氣候變遷的影響,颱風的走向、雨量、風速越來越難預測,每每颱風來臨,政府機關無不嚴陣以待,深怕難以預測的颱風帶來無法估計的災害。
其實不只台灣,不少國家例如日本、美國都因颱風、颶風所困擾,尤其在海上迅速生成的颱風,其路徑更是難以預測。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這幾年颱風預報的偏差逐年升高,現有的系統已經無法準確地預測它們的路經,因此為了能更加準確預測颱風路徑和雨量,美、日等國紛紛投入研究,並發展出和以往不同的預測方式,希望能透過天氣預測,將颱風所帶來的災害降到最低。不過為什麼全球暖化會讓颱風變得更難捉麼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於海面上的「水蒸氣」。
颱風能量來源:海水蒸發量
在琉球大學任職的伊藤康介指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要正確地預測颱風變得更加困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幾年受氣候變遷的影響,迅速形成的颱風越來越多。之所以會這樣,是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海水表面的溫度上升,更多的海水因為溫度升高而蒸發並進入大氣層。水蒸氣就是颱風生長的能量來源,當颱風吸收大量水蒸氣後,颱風中央的上升氣流會增強,進而讓颱風得以迅速增長,颱風的中心氣壓也將逐漸降低。我們都知道,颱風的中心氣壓與其強度成反比,因此如果水蒸氣的量越多,颱風強度就會上升。
目前的問題就在於,颱風觀測點都設置在陸地,海面上完全沒有觀測點,所以無法精準地測量有多少海水蒸發形成水蒸氣。因為缺乏海面上水蒸氣的詳細資訊,預測颱風的動態就變得更加困難。觀測水蒸氣量的誤差若有小小的偏差,也會造成降雨量的預估值有很大的偏差。也因此,在測量雨量時,水蒸氣的估計量就成為了關鍵。而會造成颱風越來越強的原因,就是因為全球暖化使得水蒸氣變多。然而現有的技術已經跟不上氣候的變遷,未來將可能會有更多難以預測的颱風及颶風。
如果預報錯誤,將可能會造成颱風應變中心無法在正確時間發布颱風警報,這樣可能會導致民眾無法在安全時間疏散。如果在風雨交加或是半夜進行要求民眾撤離,就可能為時已晚,也會造成民眾的恐慌。因此,錯誤的預報會帶來嚴重災害,災情也將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