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你得到第二種癌症了」除了作息環境,「第二癌」和病患基因、治療方式竟都有關!

2019-08-10 08:00

? 人氣

而另外一個狀況被稱為「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名字好長,多簡稱為HNPCC)。這個病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是「具有遺傳傾向的癌症」。臨床上HNPCC可以被分成不同的亞型,除了大腸癌之外,有的亞型還會此人得到子宮內膜癌、膀胱癌、胃癌、卵巢癌、胰臟炎等癌症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源自於第一種癌症的治療

治療癌症時,醫師常常會端出幾種武器: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而化療、電療等治療方式也可能帶來第二種癌症的風險。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首先我們來說放射治療

提到放射線,有人可能會同時想到終結二次大戰的那兩枚原子彈,當時在爆炸中存活的日本人,後來一一出現毛病,讓人知道過量輻射不僅存在立即的危險,還可能帶來後續的不良反應。

放射治療的五到九年後,患者可能出現血液型癌症。包含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急性骨髓性血癌(AML)、慢性骨髓性血癌(CML)、急性淋巴性血癌(ALL)幾種。如果骨隨暴露於輻射的程度愈大,治療愈頻繁、單次劑量愈大、和治療時間長,都更有機會讓患者產生血癌。

除了血液型癌症外,放射治療也會導致實質固態瘤的產生,但時間上會比較晚發生,可能距離之前的放射治療已經超過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了!

實質固態瘤會不會發生同樣與放射治療的劑量有關係。另外還與治療部位和年紀有關!

像有些組織器官,例如甲狀腺和乳房,對輻射線比較敏感,假使放射治療時會照到乳房、照到甲狀腺,之後長出乳癌或甲狀腺癌的機率就比較高。

還有,愈年輕接受放射治療,會比較容易生成第二種癌症。研究發現假使是兒童時期接受放射治療,之後出現乳癌的機率比較高(比較起成人時接受放射治療者)。如果是四十歲以上接受放射治療的話,就不太會增加之後罹患乳癌的機會了。

接下來談化學治療

雖然我們這個治療方式統稱為化療,但要先了解所謂的「化學治療」裡包含了許多種不同的藥物選擇。目前確定化療會增加血液型癌症,像急性骨髓性和淋巴性血癌等的機會,而且機率比放射線治療影響更大。

例如「烷化劑(Alkylating agents)」類型的藥物,會影響細胞的DNA,之後會引起骨髓增生異常,讓患者發生急性血癌。治療愈久、劑量愈高、短時間內給的劑量愈多,就愈容易出現這樣的副作用。萬一屬於這類由烷化劑化學治療後觸發的血癌,大約從治療後兩年就可能出現急性血癌的症狀,而治療後5到10年發生的機率最高。之後就逐漸降低。遺憾的是,目前面對這類狀況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

「含鉑藥物(Platinum-based drugs)與烷化劑攻擊癌細胞的作用類似,後來也有引發血癌的機會,同樣是劑量用愈高,後來患者得到血癌的機會愈大。假若患者同時接受放射線治療,還會再升高血癌發作的機會。這類的血癌同樣難以治療。

第三種藥物是「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s」,這會阻止細胞修復DNA,這類藥物比烷化劑更快會引發急性血癌,平均是藥物治療的兩三年之後發生。但比起用烷化劑後的血癌好治療一些,對現存藥物較有反應。

最後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號稱比較不會亂殺無辜的「標靶治療」,是否也會引起第二種癌症的機會呢?目前所知的是用來治療黑色素癌的藥物,是有機會增加患者後來罹患鱗狀皮膚癌機會的。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所以看完這篇,我們該知道哪些 take home message 呢?

如果你有不良的生活習慣,盡量改變吧!有壞習慣不僅增加你罹患第一種癌症的機會,還增加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會。

文/白映俞醫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標題:癌症治療後的晴天霹靂 – 第二種癌症!)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