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應故事到安頓身心:《我的九個廚房》選摘(3)

2016-09-10 05:40

? 人氣

廚房可以安頓身心。(此為示意圖)

廚房可以安頓身心。(此為示意圖)

回想了一下,前前後後屬於我的廚房共有九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北石牌的廚房

我和妹妹、弟弟三人陸續從台灣南部上到台北讀書、工作之後,父母把姨媽位於石牌的一幢公寓轉買了下來。

當時,弟弟在台大醫學院就讀,我在報社當編輯,妹妹畢業後在一家貿易公司任職。

石牌的公寓雖三房二廳,面積卻不大,但格局方正,沒有浪費的通道,很好使用。廚房僅六、七平方公尺,卻不覺窄小,空氣流通、光線明亮。牆上裝一排櫥櫃,下面安裝流理台、兩個火頭的瓦斯爐、抽油煙機,一應俱全。冰箱放在客廳臨廚房的牆壁旁,與四方形餐桌並列。

妹妹從小活潑能幹,很自然的把買菜做飯諸事攬到身上。下班買菜回來,利落的進廚房,做好晚餐,二菜一湯,簡單而美味。飯後,老實安靜的弟弟,主動收拾碗筷洗淨,我樂得清閒。

有次,看見巷口有老婆婆挑擔賣小白菜,菜色新鮮,買了一把。那日,妹妹恰巧也買小白菜回家,問我花多少錢買的?我答五元,妹妹瞪我一眼說,她才花一塊錢。從此,我幾乎被排除在廚房之外。後來,妹妹戀愛結婚,妹夫與我們同住,我名正言順遠離庖廚。

兩年後妹夫出國留學,再過一年妹妹也赴美,廚房歸於我。

事實上,妹妹離開後,弟弟多在醫院餐廳用餐,而我服務的報社設有餐廳,發有免費餐券,所以家裡難得開伙。

假日,偶然心血來潮,會走到家附近的市場,採買些入眼的雞鴨魚肉、蔬菜水果,請老同學來家中吃飯小聚。雖然我下廚做羹湯的機會不多,做出來的菜餚倒是有模有樣;備受讚美,自己也頗為得意。但,這樣的事,平均下來一年也就兩三回。

多年之後,我離開台灣前往歐洲,石牌的廚房乾乾淨淨的移交給弟弟。

屬於弟弟的廚房,只用來煮公寓對面樓下雜貨店賣的冷凍水餃。

開闢菜圃種植蒜苗、香蔥。(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開闢菜圃種植蒜苗、香蔥。(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廚房

我真正廚房歲月的開始,應該從留學比利時算起;這之前,基本上是「大小姐」心態,下廚房只是生活點綴,虛應故事而已。

去到布魯塞爾,正好表哥、表弟都在那兒。長居比利時的表哥有經濟頭腦,建議我母親、舅舅與他合資,買下與他住家同條街,隔幾戶的一家三層樓老房子,待我與表弟讀完書離開,他再買回整個產權;說計算下來,比我和表弟各自租房合算。因此,我和表弟非常幸運,在二十世紀八○年代末的留學生涯,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住。

房屋窄長,兩邊有鄰居。進門是一條廊道通向樓梯;廊道旁邊的空間,前面是客廳,後面是廚房,廚房有扇門,上幾層台階是鋪了磚的小後院,約二十平方公尺,周圍種植玫瑰,我住進後,開闢出一小塊菜圃。一樓房間表弟居住,我占用二樓。有個地下室,早年用來堆煤炭和木柴,供冬天取暖之用。因是老屋,沒有浴室,表弟和我把地下室清理乾淨,新修成一間淋浴,以符合現代生活需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