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生活背後都存在著各種失之交臂的可能。無數的機會構成人生道路上的交口,一旦我們選擇其中一條岔路,便無法再回頭:16歲以後,是離開學校,還是繼續申請大學;是維持長期伴侶關係,還是單身一人;是為人父母,還是不生育子女;是接受工作邀約,還是繼續留在待遇較差但已經熟悉的環境裡;你可能搭乘火車或巴士,但你不知道哪一種會發生致命的交通事故。
現在,你可能選擇去做許多其他的事,而不是坐在這裡閱讀這些文字。即使現在你不打算閱讀一些有趣的東西,遲早你也會拿起另一本書隨意翻閱,或出去散步,或打開電視。
每天我們都會做出無數的選擇,有些極為重要,有些則微不足道。即使你是習慣的動物,你也不可能一成不變。你可能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喝杯濃咖啡,但你也可能某天起床突然改喝茶。當然,你不可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無法廢除日內瓦公約,或一躍就能上月球。儘管如此,撇開極為困難或生理上不可能做到的事不論,你可以選擇的事還是很多。在一定範圍內,你依然有隨心所欲的可能。
這些似乎都是明顯的人性事實,甚至是讓大家覺得陳腔爛調的簡單常識。然而,自從人類開始進行哲學思索之後,有些人便反對這些說法。一旦科學發展臻於成熟,越來越多人相信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幻覺。閱讀過去數百年來最偉大科學家的作品,你不由得相信科學確實已經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說,「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固定不變的法則造成的結果」,既然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行為當然也是自然律造成的結果,與個人的意志無關。
1929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用更強烈的語氣說道,「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不管是人類、植物,還是宇宙星塵,全在遙遠不可見的風笛手吹奏的神秘旋律下跳舞。」20年後,他的想法還是沒有改變。「從哲學的意義來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
更近期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寫道,「宇宙最初的結構要不是上帝選定,就是科學定律決定。而無論哪一種狀況,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科學定律下的演化決定的,因此我們實在很難說我們是自身命運的主宰。」
而最驚世駭俗的或許是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形容人類是「求生機器,是不知不覺中被輸入程式的機器人裝置,人類生存的目的就是將那些名叫基因的自私分子保存延續下來。」
近年來,這類觀點已逐漸成為主流,而神經科學的成果又進一步壯大反自由意志者的聲勢。我們行動的源頭不是有意識的思想、欲望與意圖,而是腦子裡無意識的過程,這種無意識的過程甚至在我們尚未察覺任何事物之前就已經為我們設定了行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