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模式不是做成商業性的包裝,賣給台灣社會;反而是提供一個不大,但是可以接受他們想要展示的平台,來這邊試試看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說有一個泰國的移民媽媽,以前是做紡織的,曾經做過皇家的禮服,就來這邊分享;又比如說另一個越南移工朋友,帶著他們家鄉的越南茶,來這邊放了一個小櫃位,跟大家分享。
而第三年的計畫是希望讓一些原本的移民媽媽和移工再多發揮一些影響力,能以自己為個體來創業。如果他們沒辦法,或是不敢創業的話,書店就與他們合作創業,像是文化合作社的模式,希望到最後他們會知道只要願意參與,貢獻出自己能力所及範圍的事,都會有一群台灣人像家人一樣支持他,跟他一起合作他想要推廣的一切。
在實踐這個社會企業的過程中,也許社會性和企業性之間很難拿捏,但周熙希望的是無論如何要把社會性做足,另外有一些還是需要社會福利救助的部分,會請基金會或是社會一些案子進來一起協作,希望這套東西以及這個社群可以一起走下去。
「人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桃園後火車站的文化,是由一群移動的人所形塑的,書店作為一個參與的空間,開啟了另一種與社會對話的方式。
目前書店的推廣,還是以網路上的接觸為主,而成立的Facebook專頁更是一個重要的宣傳媒介,告訴大家最近書店又辦了哪些活動,而實際上來到現場會得到更多。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這個地方組成一些小網絡。我們的責任就是開放這個空間,讓更多族群能在這個空間裡閒聊打混,讓創新在這種溝通裡面發生。」
文/劉承昀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TEDxTaoyuan(原標題:打開台灣人視野的另一扇窗─望見書間)
對科系所學或職業生涯有些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