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Yan-K,1996年生,從國中開始接觸影像製作,至今已近六年。當初接觸影像製作的契機並沒有太艱深,純粹只是喜歡遊戲。看著Youtube上別人製作出的遊戲影片覺得很酷炫,腦袋中浮現出自己動手試試的想法。於是,找了軟體、找了教學,一頭栽進這個陌生領域,憑藉著對遊戲的喜愛與熱忱,摸索至今。
自學的過程其實很辛苦,網路上的中文資源非常少,大部份的線上教學都為國外素材,軟體的界面、講師的說明都是全英文,這對於當時的Yan-K而言相當吃力,只能依照教學畫面反覆操作,花費許多時間心力理解每個操作步驟的背後原因。
他很幸運,在摸索的過程中,遇見了一個同樣也在做動畫製作的大學生林思翰。「他是當初帶著我進來學這塊東西的人,如果那時候沒有遇到他,我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去搞懂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雖說動畫製作後期的技巧磨練都是靠自己,但是門檻很高、起頭很難,若有個人能在不知道如何起頭時,帶著自己跨出第一步,後頭的路也能走的比較輕鬆。而這也是Yan-K一直想做教學的原因,他知道,一個初學者在剛接觸AE(After Effects,視訊效果軟體)時會有多麼茫然失措,不知從何處著手。於是他開了這堂課,站在初學者的角度,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迎接更多同學們進入這個領域。
這條路堵住了,就繞道而行吧!
20歲的Yan-K,扮演的已不是學生的角色。高職畢業後,他進入職場,目前在一家遊戲製作公司擔任動態影像設計師。他並不是台灣傳統教育體制認知的「優等生」,沒有亮眼的學歷,頭上頂的不是第一志願的桂冠,卻在其他學生們仍搜索未來的同時,早已確立目標,並在屬於他的領域做出成就,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很早便知道自己不擅長讀書,搜索著其他方法來平衡能力。他接觸了許多課外層面,做過網頁、寫過程式、當過翻譯,發現自己對於動畫製作這一塊特別有興趣,於是進入高職多媒體設計科,更深入學習。統測結束,一次參加臺北動畫聚會的契機,他遇見了願意提供職缺的老闆,在考量自身條件後,Yan-K放棄了進入大學的機會,直接踏入職場。而現在的他,以技術專長來說,能力早已超越學校所能給予。
問及他能如此堅定目標的原因,Yan-K說:「我很感謝自己的家庭,願意給予我最大的自由,追尋我的夢想。」對於沒有繼續升學這塊,家人從一開始的驚訝與不諒解,到尊重他就業的決定。他認為自己很幸運,家裡從小沒有太多對於資訊接觸的限制,對於孩子有興趣的領域,放手讓他去嘗試、去挑戰。有些家長總認為網路上的資訊太雜亂,而儘量避免孩子接觸網路,但Yan-K從不認為這是正確的。反而該讓孩子接觸多元領域,探索適合自己的未來;陪伴他、支持他,而非一味否定,一句「不切實際」,有多少孩子的夢想,在還未孵化前,就被狠狠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