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君觀點:我與我的孩子相遇在水裡

2016-09-30 06:30

? 人氣

水中分娩,提供產婦順產的另一個選擇。

水中分娩,提供產婦順產的另一個選擇。

世界在921大地震的震驚中才剛剛平靜下來,大家正忙著救災,爸爸也去災區了,我在家裡的浴缸裡安安靜靜生下施笳,今天她17歲。據文獻紀錄,她是台灣第一個水中生產的寶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陪我一起完成這一趟美好旅程的產婆蔡女士,日後成為台灣水中生產的先鋒,17年來,她幫助了100位產婦完成水中生產。

當年我為自己選擇居家水中生產,一如我17歲決定休學,放棄高中文憑,直接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一如之後我在孩子們小學三、四年級後決定放棄上學,帶回家自學;這些決定的出發點,是對現實裡大家習以為常的作法感到不滿,激發我去審慎地思考,然後決心展開自己的行動。

人們常常驚訝地問我:「你怎麼那麼勇敢?」「你不怕?.....」我笑笑,心裡猶豫著如何回覆,大部分的時候選擇緘默不語。

我心裏想反問:「我才想知道,你們怎麼那麼敢?你們是如何確認在醫院生產比較妥當的?你們又怎麼放心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校經歷自己過去都難以忍受的教材與程度與品格不佳的老師呢?」

我知道許多人聽到這些話,很不舒服,可能要反駁我:「你怎麼可以確定所有的老師都是程度與品格不佳的老師呢?你這樣一杆子打翻一條船,不公平」

我回答:「我絕對相信不是所有的老師都程度與品格不好,但是,我確認就算有好的老師也不容易在這種爛體制下堅持下去,這種事我不願意冒險。沒什麼公不公平。是一種覺悟與選擇。」

我非常徹底地思考過,因此,我很保守,我其實選擇了人類最古老的生活模式,全部在自家完成。我當時讀的某一本書,書上是這麼寫的:「當每一個人都以為生產是危險的要上醫院,你們知道歷任的美國總統除了柯林頓之外,都在家裡出生的嗎!當時的人們認為生產是自然的,不是疾病。」那時正是柯林頓當總統的年代。

學校跟醫院一樣,在人類的漫長歷史裡,算是新潮的玩意兒。

當年的「水中寶寶」施笳長大了。(陳嘉君提供)
當年的「水中寶寶」施笳長大了。(陳嘉君提供)

我的第一次生產經驗在1998年,是醫院剖腹產,這件事是一個意外。我懷孕之初原本計畫好居家生產,也連絡好產婆,也到醫院做好每一項產檢,無奈胎位一直是臀位,小板始終站著直挺挺的,時間到了卻不願倒轉一下,不論我如何努力做矯正胎位的運動,嘗試針灸,都說服不了小板。雖然人類有百分之十五的小孩是臀位順產,但家人不同意,我只好勉強到醫院剖腹。

第二次懷孕期間,我在網路上閒逛,無意中認識了水中生產,在俄國、法國、美國都有許多人嘗試在家水中生產,並且已經出版水中生產的產婆指導手冊,還有錄影帶教學。我網購之後,邀請蔡助產士一起學習,評估在家水中生產的可行性。我相信人類社會在經過醫療與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超音波影像的發展,從沒有一個時代比今天這個時代更適合在家生產,在鉅細彌遺的產檢過程中,基本上已經可以篩檢出絕大部分危險的生產因素,不管來自產婦,或來自胎兒。在這個時代,健康的產婦由產婆與家人陪伴在家生產,是一件自然與美好的事,而且比人類之前的任何時代都更加安全無疑。在17年前,我進行在家生產的年代,根據統計荷蘭居家生產的比例是將近九成,可見得他們並沒有放棄居家生產,他們認為到醫院生產,只是一種不得不的選項,聽說現在依舊是這樣,而且不論居家或在醫院,都是由助產士全程陪產,並不是由醫生與護士介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