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H. G. Wells)的經典小說《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中,有一段雋永的台詞。故事的敘述者悔恨地說道,對於「超越人類的智慧」來到—在他的例子中,是來到地球的火星人—自己沒有及早做出反應。把自己與躲在舒適窩中的渡渡鳥(編註:又叫嘟嘟鳥,生活在模里西斯島上,200 年間迅速滅亡的一種鳥類)相比,他想像入侵島嶼的飢餓水手,必定曾讓那些可憐的鳥兒躊躇無措:「親愛的,明天我們再啄死他們。」
至於你呢?隨著智慧科技接管愈來愈多過去由人類主掌的決策, 你採取行動了嗎?你是否已經充分體認,應該採取行動了?為了幫助你開始採取必要的行動,以下是你必須離開舒適圈的信號,這些都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正在邁向自動化的證據。
1. 目前已有能執行部分核心任務的自動化系統
關於自動化會對一份工作逐漸構成威脅,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目前已有能夠執行所有或部分核心任務的自動化系統。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是放射師或病理學家,應該要對能判讀影像、從乳房攝影或子宮頸抹片中發現問題的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感到憂慮。如果我們是資訊工程師,應該要對由一名工程師掌管 2 萬 5 千具伺服器的臉書系統感到憂慮。這些系統尚未全面普及,但是這種狀況也許會在十年內發生。
2. 工作不需要真正接觸實物或操作
如果你執行的工作不需要接觸實物,或者與客戶面對面進行,就沒有理由不自動化。如果你主要的工作是處理文件(例如不動產或許多其他領域的律師)或影像(例如放射師),系統就能夠閱讀內容與斷定其意義。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以不確定方式挑戰實體,就不會很快消失。筆者有位麻醉師朋友表示,他經常需要移動病患,保持他們的氣管暢通,所以他不相信機器人會讓他失業。
3. 工作內容是單純的內容傳輸
如果你的工作內容是將現有內容傳輸給其他人,你的麻煩就大了。以教師為例:他們斷定學生需要的內容為何,然後以人工方式(講課、示範等等)傳輸給他們。但是,像安普利(Amplify)、麥格羅希爾教育公司(McGraw-Hill Education)以及紐頓(Knewton)等業者已提供「適性化學習」系統,用來診斷學生對內容的學習成效,另外,像是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等機構已推出線上教材庫。目前在教育情境中,仍有一些電腦無法執行的任務,例如管理教室與維持課堂秩序,但是這些任務並不見得需要知識工作者才能執行。
4. 工作包含單純的內容分析
像是 IBM 華生電腦這樣的「認知運算」系統,已經展現了執行分析與「了解」內容的驚人能力。這些系統需要人類撰寫程式與編碼, 但是分析大量內容的任務—例如藥物研究員與醫療診斷人員的工作—將逐漸交由機器執行。律師的工作也開始面臨風險,因為法務工作包括大量的文件分析。藉由「科技協助審閱」與「預測編碼」等能力,目前的「電子搜索」工具能夠閱讀數千頁文件、找出關鍵詞句、辨識需要人工審閱的文件,甚至判斷案子勝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