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把青》嗎?」無疑是今年金鐘之夜最熱門的話題。描寫國共內戰及國民黨來台後眷村故事的《一把青》,囊括「戲劇節目」「男主角」等6大獎,是今年大贏家;以國道收費員失業事件為藍本的迷你影集《川流之島》,則以5項大獎緊追在後。
台灣電視節目長年偶像劇當道,改編自文學大師白先勇同名短篇小說的《一把青》,與汲取自社會事件的《川流之島》,選題令人耳目一新。而金鐘評審似乎也較青睞選材創新的戲劇,如2015年獲「迷你影集」的《麻醉風暴》、2014年的《刺蝟男孩》,亦為少見的醫療與弱勢青少年主題。
儘管風評高,曾改編白先勇作品《孽子》《孤戀花》《一把青》的導演曹瑞原仍感嘆,台灣戲劇不該只有偶像劇,應該要有更多元的戲劇類型。
台灣電視戲劇真的太單一嗎?數據顯示,台灣觀眾口味與電視主題的確相當偏食。
根據文化部2012年報告,2010至2012年,台灣收視前10名的電視節目中,浪漫、喜劇與家庭倫理3大主題,就占了87.5%。
(圖1:2010–2012年台、日、韓收視率TOP10電視劇主題 (單位:%) ;點圖示旁國名可看該國個別戲劇主題比率)
除此之外,16大戲劇主題中,軍教、歷史、勵志、奇幻的比例也只有個位數,推理、醫療、政治等9大主題都掛零。顯示雖有其他類型產出,可能因觀眾反應不佳,無法突圍。
韓國觀眾的口味與台灣相近,浪漫、喜劇與家庭倫理主題占72.7%,喜好雖然集中,但也有立志、武俠、冒險等主題。
相較之下,日本觀眾的口味最多元。浪漫、喜劇與家庭倫理主題只占22.3%,雖獨缺軍教、政治與武俠,但勵志、犯罪、推理、歷史、醫療等台灣較少觸及的主題,都有13%到9%。
以2012年為例,日本10大收視電視劇就有三齣犯罪、推理劇,還有武打類型的《女王偵探社(Lucky 7)》。
隔年,文化部發布2008–2013年台灣收視前10名電視節目,浪漫、喜劇與家庭倫理主題依然穩坐前3,浪漫與喜劇兩類就高達69%,相較於前一年的63%,集中度更高。
(圖2:2008–2013年台、日、韓收視率TOP10電視劇主題(單位:%);點圖示旁國名可看該國個別戲劇主題比率)
但這一年因有民視製作的犯罪類戲劇《廉政英雄》,使16大主題僅有八類掛零,取材多元較前一年進步。
而韓國雖仍集中在浪漫、喜劇與愛情,但已開始涉獵其他主題;日劇則持續緊扣社會議題,前十大電視劇最多主題是勵志,如《多謝款待》《小海女》。 犯罪類型也持續受到歡迎,如《破案天才伽利略2》《LEGAL HIGH 2》,市場分眾明顯。
台劇主題集中,難道是因為創意不足?
文化部報告分析,2013年的59部電視劇劇本,近7成為原創;扣除改編自師兄姐真實故事的大愛電視劇,原創劇本比例更高達84%。
然而與中國相較,卻暴露台灣「創意活絡、多元不足」的困境。中國戲劇有2成2取材自流行小說與真實故事,11%改變自經典文化或電視劇,取材多元性勝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