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認為尿的顏色、沉積物、表面氣泡、氣味和味道都能夠揭示出具體的體液失調,表示不同類型的器官病變(參見圖片)。
以糖尿病為例,主要的診斷依據是患者排尿的頻率。據希臘醫師亞列塔流斯(Aretaeus)的說法,糖尿病是「全身溶到尿液中所造成的」,這讓後來中古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專家,如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1493—1541年)和托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1621—75年)稱此病症是「撒尿惡魔」(pissing evil)。
病人過度排尿時,醫師會嚐尿以確定其成分組成。正如威利斯所指,糖尿病患者的尿帶有「奇妙的甜味,類似糖或蜂蜜」。
在中國古代,診斷不僅單靠身體檢查,也包含儀式和占卜。占卜師會解讀各種外在徵兆和現存物件,由此推斷疾病成因,包括祖先的詛咒,這都有助於預測疾病的可能結果,並確定適當的治療方式,其中還包括犧牲和奉獻祭品。
到了中古時代,宗教儀式仍然非常重要。治療的方法結合了針灸和草藥、冥想、道德上的約束、拜拜和為地方社群工作,也會以煉丹來獲得肉體和精神上的純潔。男女道士和術士可以提供健康方面的精神諮詢,而在政府和朝廷,傑出的醫師則成為具影響力的人物。
雖然道教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受到佛教的挑戰,但道家奉為天師的修道士,在中古時代的中國仍主導著醫療實作的方向,並具有政治權威。
或許痲瘋最能說明中古時代早期的人對生命不測的感受,以及因為疾病而產生的恐懼感和污名。雖然當時的人對痲瘋的成因各有說法,會因地因時而異,但對痲瘋病患身體畸形的描述,以及刻意將其隔離和邊緣化的做法倒是十分接近。
由於身上會長出鱗片狀的肉、潰瘍、手腳癱瘓、面部損傷以及呼吸惡臭,痲瘋病患成了最不受歡迎的棄兒,還會將疾病傳染給健康的人群。
有一位十三世紀的痲瘋病患曾哀嘆道:「沒有人會想要看我,沒有人敢和我說話,因為我的氣息遭到污染。」
痲瘋病患的身體痛苦,由於社會排斥和道德譴責而加劇,特別是因為痲瘋病通常被認為是上帝對淫蕩的懲罰,而且《聖經》「看似」允許隔離痲瘋病患。痲瘋病患因此被迫攜帶鈴鐺、拍板或喇叭來警告鄰居他們的存在,有時還會被強制帶離生活和工作多年的村莊或城鎮。
要是丈夫或妻子罹患痲瘋,一旦由醫師、牧師和行政官組成的評審團確立病症,便可離婚,這有時稱為「痲瘋審判」(judgement of lepers)。由於被判定為痲瘋病患,會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部分患者及家屬會質疑對痲瘋病的診斷,而這的確經常很難證明。
早期歐洲為痲瘋病患設立的醫院,稱為「痲瘋病院」(leprosaria)或「拉撒勒之屋」(lazarettos),不僅提供食物和住所給這些體弱者,也是為了要確保他們能夠安全離開社會,長期隔離。
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除了為他們禱告,或在某些情況下動截肢手術之外,一經確診為痲瘋病,病患和家屬等於頓時陷入孤立和絕望的生活。
痲瘋患者
十三:四二 頭禿處或額頂禿處若有白中帶紅的災病,這是痲瘋在他頭禿處或額頂禿處發作。
十三:四三 祭司就要察看他;那災病若在頭禿處或額頂禿處有腫塊,是白中帶紅的,像肉皮上痲瘋的現象。
十三:四四 那人就是患痲瘋,是不潔淨的;祭司要確定他為不潔淨,他的災病是在頭上。
十三:四五 患痲瘋災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脣,喊叫說,不潔淨!不潔淨!
十三:四六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就是不潔淨的;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引自《利未記》第十三章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臉譜出版《醫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從宗教、都市傳染病到戰地手術,探索人類社會的醫病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