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用雙手姆指之外的八隻手指撐開病人的肛門來治療痔瘡?有句話說:「少年得『痔』大不幸。」利用雙關語來調侃人身上的難言之隱,確實能讓聽到的人產生共鳴而發出會心一笑,但這其中被提到的疾病可是困擾了人類幾千年。
「痔瘡」的確切發病原因並無定論,目前醫學上的主要理論認為是肛門內的壓力上升,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擴大而形成曲張,這種「靜脈高壓症」有許多原因,可能是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等,當然有時會依個人體質有不同的變化。
目前對於痔瘡的治療已漸漸形成共識:如果病情不嚴重,最好的方式即是「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多運動,盡量減少長時間久坐不動;情況再嚴重一些,可考慮使用紅外線燒灼或橡皮圈結紮;但如果症狀很厲害,造成出血或是痔瘡卡在肛門口的情形時,就非得用外科切除的方法了。
之所以談到痔瘡,其實是在閱讀醫療史的諸多演進中,又發現有類似的「復古」情節出現,所以特別提出來藉以搏君一笑,成為茶餘飯後可以打屁、閒嗑牙的話題。
在一九六八年,英國醫師彼得.羅德(Peter Lord)有鑑於痔瘡是肛門內壓力上升所導致,於是提倡了新的痔瘡治療方式,叫做「羅德式肛門撐開術」(Lord’s Anal Stretch)。概念其實很簡單,套一句目前還常見於公車上的廣告標語—「痔瘡免開刀」,就是讓病患能夠經由醫師的巧手以治療頑疾。
「羅德式肛門撐開術」具體的方法就是醫師利用自己的雙手,慢慢將病患肛門撐開。這方式必須在麻醉的幫助下,由醫師用雙手姆指之外的八隻手指漸進地撐開病患「壓力大」的肛門,藉此降低其括約肌的緊繃,希望擴張之後肛門壓力下降,達到根除痔瘡的目的。
這個方法雖然有些殘忍,但以「痔瘡形成」的論述來說,如果擴張的成效有達到,應該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所以它確實在醫界也風行好一陣子。可惜治療之後的長期追蹤顯示,不是成效不彰,就是病患被搞到失禁,使得「羅德式肛門撐開術」不了了之,慢慢淡出痔瘡的治療方法之外。
肛門擴張的方法從前面的敘述看來,好像是彼得.羅德醫師的創見,但如果回顧過去的歷史,其實在更早之前就有人發明類似的方法,而且還流行了更久的時間。
在一八九二年的時候,美國的楊.法蘭克(Young Frank)醫師發明了「直腸擴張器」(rectal dilator,一套售價是美金二.五元,換算成現在的幣值約為三十一美元左右),當時正逢橡膠廣泛使用,所以每根擴張器都是由硬橡膠製成。
當這組擴張器剛推出時,如同海報上所言,是為了解決「慢性便祕」而發明,不過一經廣告,竟造成了大流行,而且後來在廣告裡還擴充了它的用途—像是治療痔瘡、安眠、緩解青春痘症狀,甚至還可以治療蕁麻疹和貧血;並在使用指南裡,希望購買的人「用愈多次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