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數上是不可能,甚至在大學課堂上也不可能的,要學的東西太多,包含科技史、器物史甚至到思想史等等都必須了解才有機會建立一個這樣立體的世界觀。
相較於文科這種需要長期累積才會有突發猛進式的知識來說,理組的學問卻是只要簡單投資就能看到回報的科目,像是數學和物理兩科來說,他們學習曲線就容易得多,任何人都可以簡單地學會加減乘除,要如何判斷是否有學會,只要透過單純的考試就能測試出來,但另一方面,如果要測驗學生是否懂得分析普法戰爭的前因後果作一個完整解說,這東西就難如登天了。
在歷史這科來說,無論拿出再簡單的歷史來說都困難多了,但數學物理這些科目只有到非常頂尖的知識才會遇到這樣的難度,前面學習的過程已經有一個很完美的軌道,在訓練得當下,很多時候連思考都不用就可以解題,而這就是台灣目前的做法,非常便宜又有利潤的方向。
換言之,要培養出頂尖文科人才比頂尖的理科人才貴太多了,對任何一個經濟學家或社會學家來說,他們要懂的領域實在太多、太廣,可能從哲學、法律、政治、經濟、統計、社會甚至還必須要修習文學才有辦法完整建立自己的學說,也才有機會立足在學術界,沒有辦法單單靠任何一門頂尖領域就能站穩自己的腳步,只因為這些學說全部都是環環相扣。
當我們想要成為物理學家時,需要精通的多半就是數學和物理兩科目,雖然這兩個科目非常深奧,但我們反過來以工廠思維來想想看就知道,投資在生產物理學家的難度比經濟學家或是社會學家來的低,也因此這世界上有著一大狗票的物理學家,但提到經濟學家時都一定是最頂尖的才會被人拿出來提,而最頂尖的物理學家也不可能只念數學物理,很多頂尖的物理學家也是去念哲學、藝術或是文學才突破那層禁錮,就像愛因斯坦跑去念康德的著作一樣。
既然文組的本事這麼高,那為什麼在這社會上薪水卻這麼低?
這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如果不是頂尖的文組就沒有任何價值,頂尖文組人士是創建制度的人,他們有能力把制度或規則給譜寫出來,讓一個權力場域或社會服從在一套規則下,這套規則必須兼顧各方意見,必須是一套通用的規定,因此通常文組的人只能存活那些最頂尖的,像是杭亭頓或是薩伊德這種才有機會成為對立的一方之霸。
所以回到台灣的問題上,如果台灣本身文化就不會自然生產出高級的文組頂尖人士,那這樣會發生甚麼問題?
首先,讓我們了解看看所謂文組的頂尖人士有哪些?文學家、藝術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等等,文學家與藝術家是整體文明前進的必須者,社會上所有的思想都有賴他們發想,而經濟學家是大型公司以上必備的人才,他們需要的遠比單純的財務管理來得複雜,而社會學家及歷史學家則是左右意識形態的重要人士,我剛剛提了很多,但問題是都必須是頂尖水準才有能力做到我所說的這些事情。